2018考研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了,小伙伴们在忙于真题、模拟题,知识点背诵的同时,也不要忘记一切回归课本哦,毕竟课本知识才是最基础面的。为缩短大家看书时间,文都比邻为大家整理了“《普通心理学》基础知识——知觉的种类之空间知觉”章节基础知识,方便大家回顾!


【相关推荐】

  心理学考研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之知觉的一般概念

  心理学考研基础知识—《普通心理学》之知觉的特性

  第四章 知觉

  第三节 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指在空间中我们对自己和周围事物关系的知觉以及对位置、方位、距离等各构成空间关系要素的判断。主要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位知觉与空间定位等

  1. 形状知觉

  脑对物体形状特征的反应,由视觉、触摸觉、动觉来完成

  2. 大小知觉

  由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小、物体与观察者的距离、周围参照物等因素决定。动觉和触觉也起着作用

  (1)大小-距离不变假设:我们在知觉物体大小与物体在网膜上投影的大小有关系,人们在知觉物体时,似乎不自觉的解决了大小与距离的关系,即:物体的大小=网膜投影的大爱小*物体与眼睛的距离。这就是大小-距离的不变假设。

  (2)错觉理论

  ① 眼动理论:我们在知觉几何图形时,眼睛总在沿着图形的轮廓或线条作有规律的扫描运动。当人们扫视图形的某些部分时,由于周围轮廓的影响,改变了眼动的方向和范围,造成取样的误差,因而产生各种知觉的错误(有些实验证明了眼动不是造成错觉的真正原因)。

  ② 神经抑制作用理论:这是从 神 经 生 理 学 水 平解释错觉的一种理论,认为:当两个轮廓彼此接近时,网膜内的侧抑制过程改变了由轮廓所刺激的细胞活动,因而使神经兴奋分布的中心发生变化,结果引起几何形状和方向的错觉(该理论忽略了错觉现象和神经中枢的融合机制的关系)。

  ③ 深度加工和常性误用理论:错觉具有认知方面的根源,人们在知觉三维空间物体的大小时,总把距离估计在内,这是保持物体大小恒常性的重要条件。当人们把知觉三维世界的这一特点,自觉、不自觉地应用于知觉平面物体时,就会引起错觉。可以说错觉是知觉恒常性的一种 例 外,是人们 误用 了 知 觉 恒 常 性 的 结 果。这种理论强调了深度线索在错觉产生中的作用,因而也叫深度加工理论。

  3. 距离知觉

  判断物体远近距离的知觉,也成深度知觉。距离判断的条件是单眼线索和双眼视觉。

  (1)单眼视觉线索:用一只眼睛就能感受的深度线索。包括:

  ① 对象重叠(遮挡):被遮挡的物体距离远、遮挡的物体距离近,是判断远近的重要线索。

  ② 线索或空气透视:透过空气看不同远近的物体,清晰度大的物体被知觉为较近,反之亦然。

  ③ 明暗、阴影

  ④ 运动视差:当观察者与周围环境中的物体相对运动时(包括观察者移动自己的头部,或观察者随运动着的物体而移动),远近不同的物体在运动速度和运动方向上将出现差异。近处物体看去移动得快,方向相反;远处物体移动较慢,方向相同。

  ⑤ 眼睛的调节作用:通过眼肌紧张度来判断远近。

  (2)双眼视觉线索--两眼视差

  人们知觉物体的距离与深度,主要依赖于两眼提供的线索,叫两眼视差。是形成深度知觉的最主要线索。

  4. 方位定向

  方位定向是指对物体的空间关系、位置和对机体自身所在空间位置的知觉。识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结果。

  文都比邻——专注于心理学考研与教育学考研辅导,考生在备考中有任何问题都可以关注文都比邻考研【bilin.wendu.com 】,海量资料、课程,还有多年经验为你答疑解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