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比邻心理学考研老师小课堂,在哲学和心理学领域长久以来一直存在着一个话题:

什么是意识?

没有学过心理学的人可能会问:意识就是我的回忆吗?我曾经躺在床上忆起童年的往事,这算不算抓住了自己的意识?

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家詹姆斯曾提出 “意识流” 的概念,他认为个体的经验意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是意识的内容是不断变化的,从来不会静止不动。即意识具有不间断性和超时空性,包括过去,现在和未来。

可见,意识并不仅指回忆。

有人认为,意识属于元认知的一部分;也有人认为,意识仅仅是神经冲动传导所产生的火花;还有人把意识等同于时间:人们对时间的感知就是他们对自身意识过程的感知。

法国知名的意识流小说《追忆逝水年华》直译过来就是《追忆逝去的时间》,可见意识和时间之间是存在着某种关系的。

所以意识到底是什么?这是一个永恒且难解的话题。

相比较于哲学与文学,心理学对意识的定义则有着完全不同的面貌:

现代心理学认为,意识是人脑的一种机能,由人的认知、情感、欲望等构成,是人能动地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内部资源。(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在历史上,不同的流派对意识曾持有不同的观点:

构造主义学派的奠基人冯特认为意识就是人的直接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一般主张用实验内省法研究意识,在精确的实验条件下,准确地观察并描述心理状态。

机能主义学派反对把意识分为元素,主张应该将其看作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格式塔学派也反对把意识分解为元素,强调意识是一个连续体,是一个整体(完型)。

精神分析学派认为,除了能被人注意到的意识之外,还存在我们所注意不到的潜意识,即个体察觉不到的心理活动。

行为主义认为心理、意识和灵魂是主观的东西,不可捉摸,不能加以观察、测量和证实,作为研究对象,永远不可能跻身科学之列。(所以他们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可观察的外部行为)

彭聃龄的《普心》对意识的定义分为3层:

意识是一种觉知。此时意识意味着 “观察者” 觉察到了某种 “现象” 或 “事物” ,如从 “随身听” 传来的优美音乐等等。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官能。此时意识对个体的身心系统起统合、管理和调控的作用。意识是一种心理状态。从无意识到意识到注意,是一个连续体。

意识这章的内容有些抽象,可以简单分为含义、种类、功能和状态四个部分进行记忆,下面来看看赵老师怎么说

心理学考研

关于意识的形态即睡眠和梦,各大学派也有不同的见解:

①、精神分析学派认为,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

②、生理学(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③、认知心理学认为,梦担负着一定的认知功能。

再来看看赵老师如何说

意识这部分内容多考选择和简答,掌握意识的含义、种类、功能和状态,以及睡眠的各种波;无意识不会考的太复杂,需要记住它的例子——盲视及其相关实验。

更多考研经验、复试攻略、参考书目、考研大纲等资讯,请继续关注文都比邻考研网,以及微信公众号:【文都比邻考研心理】、【文都比邻教育学考研】。

【相关推荐】

文都比邻:2020心理学考研备考复习规划「四月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