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比邻教育学考研康维维老师和专业教研团队解读2021年教育学311统考考研真题预测完整版,希望能帮助考生考前梳理知识脉络,掌握命题规律。以下是2021年教育学311考研真题预测之教育学原理第8-10章内容。备战2021年教育学考研的考生请认真阅读,2022年教育学考研人可做复习参考。

  第八章  教学

  一、考点指南 

知识点 题型 考查年份 频次
教学的概念 辨析题 2010 1
教学理论 选择题 2014、2016 4
简答题 2009 1
教学过程中的关系 辨析题 2009 1
简答题 2017 1
教学设计 选择题 2010 1
简答题 2011 1
教学模式 选择题 2007、2010、2017、2019、2020 5
辨析题 2007 1
教学原则 选择题 2007 1
辨析题 2016 1
教学方法 论述题 2012 1
教学组织形式 选择题 2011、2013、2018 2
简答题 2020 1
论述题 2008、2014、2018 3
教学工作的环节 辨析题 2015 1
教学评价 选择题 2009、2012、2015、2017 4

  二、考情分析

  通过分析311学硕近十几年(2007-2020年)的真题,可知:第八章中,考查题型涵盖了311考研的全部题型,几乎所有的知识点都有所涉及。

  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的形式考查了“教学理论及其主要流派”;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辨析题的形式考查了“教学过程”;以单项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了“教学模式”;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的形式考查了“教学原则”;以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考查了“教学组织形式”等等。

  所以说,教学这一章节,是整个教育学原理学科的重中之重,也是整个教育学原理学科中最为复杂的内容。因此,建议考生在清晰记忆各个小知识点的基础上,将各个内容与现实中的教学活动联系起来,从理论和现实两个层面回答较大分值的题型。

  三、真题预测

  1.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指出“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C。

  2.在课程计划后、教学活动开始之前,对需要准备状态的评价是()。

  A.形成性评价 B.终结性评价 C.诊断性评价 D.发展性评价

  【答案】C。

  3.下列率先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的学者是()。

  A.布鲁纳 B.布鲁姆 C.奥苏贝尔 D.马斯洛

  【答案】B。

  4.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备课 B.上课 C.课后教导工作 D.教学评价

  【答案】B。

  5.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学生呈现、介绍大量而系统的信息时采用的教学方法是()。

  A.实践法 B.谈话法 C.参观法 D.讲授法

  【答案】D。

  6.目前世界范围内,使用最普遍和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制 B.道尔顿制 C.班级授课制 D.特朗普制

  【答案】C。

  7.正确反映教学与智育之间关系的命题是()。

  A.教学是智育的主要途径

  B.教学是智育的唯一途径

  C.智育是教学的唯一任务

  D.智育是教学的次要任务

  【答案】A。

  8.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三大领域。

  A.动作技能 B.操作技能

  C.品德技能 D.行为习惯

  【答案】A。

  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答案】D。

  10.古希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

  A.讲授法B.练习法C.参观法D.谈话法

  【答案】D。

  11.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A.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 优化教学模式

  【答案】A。

  12.非指导性教学属于()

  A.认知教学理论流派 B.行为主义教学理论流派

  C.情感教学理论流派 D.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流派

  【答案】C。

  13.“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主要说明了教学中()的意义。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提升思想品德

  【答案】C。

  14.“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运用在教育中是强调()

  A.因材施教 B.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贯性

  C.理论联系实际 D.在集体中教育

  答案】A

  15.简答题:简述教学原则中的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答案要点】

  (1)含义

  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 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要求

  ①书本知识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

  教学一定要引导学生学好理论,以理论为主 导。为了使学生能自觉掌握各学科的基本知识与原理,教师就必须注意联系实际进行知识的讲授: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知识、能力、志趣、品德的实际,联系科学知识在生产建设和社会生活中的运用实际,联系当代最 新的科研进展和科学成就的实际等。只有联系实际,教学才能生动活泼,使抽象的书本知识易于被学生理解、吸收,转化为他们有用的精神财富,而不至于造成学生囫囵吞枣,掌握的是一大堆无用死板的概念。

  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必须改变传统观念,注重学以致用,激励学生勤于动手,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教学实践,这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的主要方面。它对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形成技能和技巧以及培养学生对学习的情趣起着关键作用。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参观、访问、社会调查,参加一些课外学科或科技小组的实际操作活动,或组织他们从事一些科学观察、实验与小发明以及生产劳动等。

  ③逐步培养与形成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能力是一个需要经过反复领悟与运用、总结与才能逐步形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而且要使他们能将当前所学知识与以往所学知识联系起来,经过多次锻炼才能让他们形成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我国幅员辽阔,南方与北方、沿海与内地在自然条件、经济与文化发展各方面都有很大差异,每个地方都有它特有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因此在使用统一的教材时,必须适当补充乡土教材,使教材不脱离地区实际,为地区的经济建设服务。

  16.简述可接受性教学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答案要点】

  (1)可接受性教学原则又称发展性教学原则,是指教学的内容、方法、难度和进度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是他们能够接受的,但又要有一定的难度,需要他们经过努力才能掌握,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2)运用此原则,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①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随时都要了解学生的发展水平、已有的知识与能力状况,这是教学的基点与起点,也是学生知识的生长点。教学只有符合学生发展水平才能被学生接受。教学对学生应当有一定的难度,但这个难度是他们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努力能够解决的,即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②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对学生发展水平的估计,不能停留在早已过时的估计上,要考虑学生认识发展的时代特点,要与时俱进,改变传统教学的旧观念,教学的起点。因此今天我们要改变教学环境和条件,适当增加教学给学生的信息量和适当其难度,充实现代生活和科技发展方面的新知识,特别要重视指导和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查找资料与文献并进行学习和作业的能力,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17.简答题:简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关系。

  【答案要点】

  (1)智力因素通常是指记忆力、观察力、思维能力、注意力、想象力等,即认识能力的总和。它是人们在对事物的认识中表现出的心理特征,是认识活动的操作系统。而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心理因素,它对人的认识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

  (2)正确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一方面,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在教学中,非智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因为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学生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是在认识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非智力因素又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因为学生是有能动性的人,他们已有的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心理因素,常表现为内驱力量作用于智力因素,并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②另一方面,按教学需要调节学生的非智力活动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通过改进教学本身,使教学的内容和过程都富有知识性、趣味性、启发性、民主性,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通过发挥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因素。教学内容选择要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具有吸引力,以便引起、保持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毅力、信心、抱负,使他们能自觉地按教学需要调节自己的非智力因素及其活动,积极进行智力活动,学习效率。

  第九章  德育

  一、考点指南  

知识点 题型 考查年份 频次
德育概念 论述题 2014 1
德育任务 论述题 2013 1
德育方法 选择题 2016、2020 2
德育途径 辨析题 2007、2011、2017、2019 4
简答题 2017 1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选择题 2007、2009、2011、2012、2017、2018 7
体谅模式 选择题 2010、2012、2013、2014、2015、2016、2019 7
简答题 2008 1
价值澄清模式 选择题 2017 1
社会学习模式 选择题 2008 1

  二考情分析

    通过分析311学硕近十几年(2007-2020年)的真题,可知:第九章的考查题型多样,考点分布相对集中。第九章中,考查题型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其他题型也有所涉及:以辨析题、分析论述题的形式考查了“德育概述”;以多种题型考查了“德育模式”。

  本章是教育学原理部分中比较重要的一章,在考研中可以与教育心理学中的“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结合起来进行考查,考生在备考时应有所注意。

  三、真题预测

  1.主要目的是促进道德判断的总的阶段向前发展的德育模式是()。

  A.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B.社会行动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答案】A。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的这句名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

  A.实践锻炼教育法 B.榜样示范教育法

  C.陶冶教育法 D.品德评价教育法

    【答案】B。

  3.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语言说理法 B.榜样示范法 C.实际锻炼法 D.陶冶教育法

  【答案】D。

  4.以下不属于德育任务的是()。

  A.形成学生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德观

  B.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

  C.传授给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

  D.养成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答案】C。

  5.“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答案】C。

  6.在“海因茨偷药”的道德两难问题上,某儿童认为:如果海因茨偷药,没人会认为他不好,但是如果他不偷,他的妻子会认为他是一个没有人性的丈夫。如果让他的妻子去世,他将永远没脸再见任何人。根据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该儿童道德判断的特点是()。

  A.以人际和谐或“好孩子”为定向 B.社会契约定向阶段

  C.以工具理性的相对主义为定向 D.以惩罚与服从为定向

  【答案】B。

  7.一般说来,狭义的徳育专指()。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法制教育 D.道徳教育

  【答案】D。

  8.通过讲道理、摆事实,让受教育者认识、形成正确观念的方法是()

  A.陶冶 B.榜样 C.说服 D.锻炼

  【答案】C。

  9.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社会对受教育者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的品德基础的矛盾

  B.知与不知的矛盾

  C.德育要求与个人需求的矛盾

  D.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的矛盾

  【答案】A。

  10.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感到奉献就是一种幸福,而不觉得是“牺牲”。这表明德育具有()

  A.政治性 B.享用性 C.发展性 D.社会性

  【答案】B。

  11.简答题:简述榜样示范法。

  【答案要点】

  (1)榜样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学生中的好样板。

  (2)基本要求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选好学习的榜样。选好榜样是学习榜样的前提,虽然学生大多积极向上,但对人生问题却考虑很少,没有确立学习的好榜样,我们应该根据时代需要和学生实际情况,指导他们选择好学习的榜样,获得前进的明确方向与巨大动力。

  ②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要使榜样能对学生产生力量,推动他们前进,就需要引导学生了解榜样,使他们在心灵深处对所学榜样产生惊叹、敬佩之情。这样,外在的学习榜样才能转化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③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修养。要抓住时机,及时把学生的情感、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把敬慕之情转化为道德行动和习惯。不这样,对榜样产生的感情就不能巩固、深化。

  12.简答题:简述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

  【答案要点】

  (1)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是指进行德育要把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的严格要求与对他们个人的尊重和信赖结合起来,使教育者对学生的影响与要求易于转化为学生的品德。

  (2)利用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需遵循以下两个基本要求。

  ①尊重和信赖学生。爱护、尊重与信赖学生是一个优秀教师的基本品德,也是教好孩子、获得所期望的良好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

  ②严格要求学生。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就是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培养。为了取得好的效果,这种要求应当是正确的、简明的、有计划的和严格的。当然,严格要求应当与尊重、信赖学生很好地结合起来,这是教师在德育上获得成功的一项重要艺术。

  13.简答题: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

  【答案要点】

  (1)德育过程是在教师教导下学生能动的道德活动过程。

  ①学生品德的发展是在活动中能动地实现的。

  ②道德活动是促进外界的德育影响转化为学生自身品德的基础。

  ③进行德育要善于组织、指导学生的活动。

  (2)德育过程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

  ①知,即道德认识,人的品德的形成离不开认识,一定的品德总是以一定的道德认识为必要条件。情,即道德情感,情感在品德形成与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一种巨大的力量,能推动道德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发展为道德信念。意,即道德意志,道德意志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能排除各种干扰和障碍,使决定采取的道德行为顽强地坚持下去。行,即道德行为,道德行为是人的品德的一个重要的外部表现,是衡量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重要标志。

  ②德育要注意发挥知、情、意、行的整体功能,要注意全面性、针对性、多端性。

  (3)德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矛盾的积极转化过程。

  ①促进学生品德发展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即认识性质的矛盾、能力性质的矛盾、思想性质的矛盾。

  ②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矛盾。主要指学校德育的要求同社会、家庭等方面对学生影响不一致而产生的矛盾。解决上述矛盾,要注意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 导作用。

  (4)德育过程是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过程。

  ①自我教育能力在德育过程中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自我教育能力是德育的一个重要条件;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又是学生品德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

  ②自我教育能力与自我教育联系紧密。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自我评价能力和自我调控能

  力构成。自我评价能力是进行自我教育的认识基础。

  ③德育要促进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

  14.论述题

  有位中学校长说:“如果没有的压力,我也想好好做德育工作”。

  请结合学校教育和德育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

  (1)该校长的说法反映了当前学校教育的弊端,即在应试教育的理念下只关注了学生的智育的发展,拿高分、上成了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在这种目的的驱使下,学校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品德的培养。

  (2)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劳动者。德、智、体、美、劳五育不可偏废,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不应当只注重学生的智育的培养,德育等其他各育也需要注重。

  ①首先,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之间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辩证统一的。一方面,各育之间不可分割。因为各育都具有制约或促进其他各育的因素,各育的发展又都离不开其他各育的配合,都需要其他各育与之协调。另一方面,各育间不能相互代替。因为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的。任何一育都是不可替代的。最重要的是,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处于引领的地位,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和动力的作用。因此,绝对不能忽视德育工作。

  ②其次,学校教学要处理好掌握知识与培养思想品德的关系。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以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另一方面,学生思想品德水平的又推动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因此,在教学中要防止单纯传授知识、忽视思想教育的偏向。这种思想忽视了与社会实际尤其是学生思想实际的联系,是片面的。

  ③再者,在实际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德育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采用多种途径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品德。除了德育的直接教学,如思想政治课等,还需要渗透于各个方面,如课外活动等。总之,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素质性人才绝对不能忽略德育。

  第十章  教师与学生

  一、考点指南 

知识点 题型 考查年份 频次
教师的概念 选择题 2011 1
教师的地位 选择题 2019 1
教师劳动的特点 选择题 2010 1
教师专业素养 选择题 2015、2020 2
教师专业发展 选择题 2012、2018 2
辨析题 2008 1
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选择题 2009、2019 2
简答题 2011、2020 2
学生的权利与义务 选择题 2010、2013、2014 3
师生关系的类型 选择题 2017 1
辨析题 2012 1
师生关系的建立 辨析题 2017 1
论述题 2009 1

  二、考情分析

  通过分析311学硕近十几年(2007-2020年)的真题,可知:第十章的考查题型多样,考点分布相对分散。第十章中,考查重点在“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与途径”“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师生关系”。

  本章在考研中出题方式灵活多样,建议大家在理解、识记本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以及已有的知识进行综合分析。

  三、真题预测

  1.“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

  A.长期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答案】D。

  2.教师不可能用一种模式、一个标准去塑造千差万别的学生,说明教师的劳动具有()。

  A.专业性 B.灵活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答案】B。

  3.陶行知先生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教育信条体现了教师的()素养。

  A.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

  B.崇高的职业道德

  C.丰厚的文化学科知识

  D.过硬的教学基本功

  【答案】B。

  4.“皮格马利翁效应”是师生之间的()的体现。

  A.工作关系B.个人关系C.道德的关系D.心理关系

  【答案】D。

  5.“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这句话体现了()

  A.正确的学生观B.正确的人才观C.合理的知识观D.平等的师生观

  【答案】D。

  6.强调教师文化建设和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是()

  A.知识取向模式B.生态取向模式C.实践取向模式D.自我更新取向

  【答案】B。

  7.在教育过程中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主要取决于()

  A.学生B.环境C.社会D.教师

  【答案】D。

  8.教师与学生之间虽然文化水平不同,但教师和学生的社会目标和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教师教导下学生集体与个人和教师的动机与价值观念也能达到某种一致,体现了()的师生关系。

  A.心理相容 B.教学相长

  C.民主平等 D.尊师爱生

  【答案】A。

  9.辨析题:理想的师生关系是以学生为中心的。

  【答案要点】

  (1)该观点是错误的。

  (2)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师生关系随着主体需要、相互作用的内容和方式以及环境等因素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中是主 导和主体的关系;在人格上是相互平等的关系;在社会道德和心理层面上是相互影响的关系。理想的师生关系的标准:尊师爱生、相互配合的关系;民主平等、和谐亲密的关系:合作共享、共同成长的关系。

  (3)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关系一方面,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有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师生关系;另一方面,一味地以学生为中心,容易造成学生放任自流,容易滋生个人主义,师生人格上也并不能平等。所以不能简单地以学生为中心,而是要构建师生共同体。

  (4)综上所述,理想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配合,共同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10.简答题:简述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答案要点】

  (1)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法享有的各种权益。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所享有的特殊权利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育教学自主权;

  ②学术自由权;

  ③指导评价权;

  ④报酬待遇休假权;

  ⑤参与民主管理权;

  ⑥参与进修培训权。

  (2)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法应当承担的各种职责。我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除了必须承担国家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般义务外,还必须履行以下基本职责:

  ①遵法履德,为人师表;

  ②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③对学生进行全面教育;

  ④关心、爱护和尊重学生;

  ⑤制止、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行为;

  ⑥不断思想政治觉悟和自身专业素养。

  11.简答题:简述教师职业的作用。

  【答案要点】

  (1)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教师职业的作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二是教师职业的个体作用。

  (2)教师职业的社会作用是指教师职业对一定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实质性影响,它是教师社会地位的客观基础。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①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②教师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通过理论建构、知识创新、品德示范、宣传咨询等直接参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起着“先导”作用;

  ③教师是人才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在学生发展中起着引导作用。

  (3)教师职业也具有个体作用。教师职业的个体作用是教师职业内在价值的体现。教师教学专业人员在社会分工条件下所从事的培养人的活动。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经济价值,教师职业生活充盈着自由和快乐,内含着创造的幸福;教师工作不仅付出与奉献,也在不断地收获。

  (4)因此,教师职业是个人生命价值与教师职业生命价值的统一体,对教师个体具有生存、发展、创造和享受的价值。

  12.简答题:简述师生关系的特点。

  【答案要点】

  (1)师生关系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育目的而以一定的方式结成的相互之间的动态联系。教师与学生是相辅相成、相互存在的,同时,师生关系又具有相互影响和建构的互动性。

  (2)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上是授受关系。在教育活动中,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 导地位,从教育内容的角度说,教师是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在知识上,教师知之较多,学生知之较少;在智力上,教师是较发达者,学生是有待于发展者;在社会生活经验上,教师是较丰富者,学生是欠丰富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发挥这种优势,帮助学生迅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丰富社会生活经验。

  ②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关系。教育工作的最大特点就在于它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活动着的个体。现代的师生关系倡导的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为基础,同时看到学生是处在半成熟的、发展中的个体,对其正确指导、严格的要求的民主型师生关系。

  ③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从教学的角度看,师生关系是一种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师角色与学生角色的互动关系。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真正威信在于他的人格力量,它会对学生产生终生影响。同样,学生不仅对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水平做出反应,对教师的道德水平、精神风貌更会做出反应,用各种形式表现他们的评价和态度。这对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说,确实是其他任何职业无法比拟的精神挑战。

  13.论述题:论述教师专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答案要点】

  (1)教师专业发展指教师在整个专业生涯中,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并逐步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也就是一个人从普通人转变成专职教育者的专业发展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①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教师应尽可能多地学习、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对自己的专业发展保持一种自觉状态,及时调整自己的专业发展行为方式和活动安排,努力达到理想的专业发展。

  ②制订自我生涯发展规划。制订自我发展规划的步骤:认识自我及所处时间与空间环境;审视发展机会,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行动策略并按目标逐步执行;评价发展计划。

  ③积极参加在职学习与培训。在职学习与培训是更新、补充知识、技巧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机会。教师参与研究是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在研究中,教师可以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更好地理解课堂和改善教育实践,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

  ④进行教育研究。

  ⑤进行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式。成功的和有效率的教师倾向于主动地和创造性地反思其专业发展的实践和能力。

  ⑥在参与课程改革和课程开发中获得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⑦保持开放的态度,与其他教师相互合作、交流。自我专业发展要求教师主动积极地追求专业发展,保持开放的心态,随时更新教育信念和专业知识。

  以上为2021年教育学311考研真题预测之教育学原理第8-10章。第8-10章考查题型多样,涵盖知识点多,考生应灵活应对。文都比邻专注于教育学考研和心理学考研辅导,考研初试后,文都比邻官网还会推出真题解析和复试指导专题。欢迎持续关注。还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文都比邻教育学考研」,及时了解考研动态,文都比邻更多优惠课程等你加入。

  相关推荐

  [汇总]2021年教育学311统考考研真题预测完整版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