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介绍下自己的基本情况:本科某211,三跨二战北师大,第一次统考学术,今年自主命题专硕,初试总分397,复试总分本方向第4。在这不多不少的一两年中,曾无数次的受慧于往届的学长学姐们,那么如今也将自己的些许心得体会回馈给学弟学妹们。当然每个人有其独一无二的知识储备,思维结构,行为习惯,广泛吸取他人经验固然重要,在了解自身情况的前提下选取参考的借鉴为妙。

  一:教训

  要说第一次考研失败对我的影响,那简直是对自我效能感的一次毁灭性的打击,直到现在回想会需要有意识的努力,并且借助于日记,因为都被我压抑到无意识里面去了TT事后回想觉得当时那种状态不能不失败,因为完全就是自己作死。

  教训1:跨专业需要早早开始多么简单的道理,可刚开始我竟然是拒绝的。我是三跨,决定考心理学的研时就认准了BNU,但是直到10月中旬才开始老老实实坐下来看书(其实是10月9号报了比邻然后过了几天资料到了才开始听网课)每天从清早对着电脑一直听到晚上,这样连续了十来天把课听完了,如今回想这种听课方法是极其不科学的,在没有学科基本素养的情况下去听课,是无法有效的吸收老师所讲的精华的,(后来第二年对专业课很熟很熟的情况下听老师串讲时感觉是很舒服的,因为能完全跟得上老师的步伐把零零碎碎的知识点串起来时那种connectingthedots的感觉就是种融会贯通的自我满足感。)从十月中旬起开始学习专业课直到考试,结果考试时遇到实验的题完全不会,而且不知道什么是“习惯化去习惯化”可见最最基础的知识都完全没有掌握(哪来的胆儿上考场?!)但那段两个多月的时间也是蛮拼的,每天从清早一直学到晚上,每天基本14个小时,每周不休息,因为又要入门6门专业课又要顾及政治(英语仗着底子已被无情抛弃),感觉时间根本无法够用,每天都要责怪自己“为什么不早点开始学习专业课”,夹杂着强烈的好胜心与力所不能及的怨恨,平均每天要默默哭一次鼻子,有时看书看着眼泪就流下来了,然后没时间擦于是边哭边看书TT最后结果只考了330多,看到结果时终于体会到了什么叫后悔,那种我本来可以的感觉是会毫不留情的折磨自己的。一直在想如果早点开始….所以,如果你非本专业,那么还是早点开始吧。时间不够根本谈不上什么夯实基础,什么知识总结,什么反思,只会来不及看书,来不及总结自己的资料。神马都来不及。

  教训2:情感支持我本科是理工科学校,根本没有心理学专业,心理学找不到一个现实生活中同路的人。因为开始得晚也来不及结识网上的志同道合的战友,自从开始学习之后基本一个月一个月不出家门。没有研友,没有男友,也没有哪怕一个朋友…上网聊天也会嫌浪费时间,每天莫名其妙的感觉压抑,以为是自己做不住冷板凳的缘故。后来跟朋友们提起,都惊叹我在家学习的定力,也是从那个时候起我才深刻得认同人是社会动物,每个人都不是一座孤岛,而都是大陆的一小片。人为的切断这种社会联系是十分不健康并且让当事人痛苦的事情。第二年时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小伙伴,并且有个我觉得帮助特别大的微信群,每天大家在规定的时间内早起报道,特别有学习气氛,那种虽然天各一方但遥相呼应的这种革命友谊每天清晨都会让我感到渗透身心的愉快。与第一年的孤独压抑相比,小伙伴们的陪伴以及自己的合理规划真的使自己二战时每天既过得平静安详,又有力量。

  综上基本可以看到第一次失败的原因是自己的不重视导致的没有合理安排时间,由此导致了一系列的消极负面的连锁反应,没有休息时间,没有情感交流,没有有效的时间调整学习方法,没有自己总结的资料,没有看完的教材。。。最后迎来没有预期的结果。

  二:经验

  前面说到过时间安排不当的悲惨后果,于是总结教训后第二次暑假就开始了认真学习,那时候已经毕业回家,我厚着脸皮在离家最近的一所学校霸占了一个座位,每天坐半小时的车去那个学校自习。晚上在做半个小时的车回家,路上就戴耳机听老赵的音频。

  2014.6-2014.8第一轮学习:每天都非常有规律,6点30起床,8点左右开始看书,中午11点半或者12点去吃饭,吃完饭看半小时书,然后找个空教室趴椅子上午休半小时。下午从13点30到17点30学习,晚上机动安排学习内容(不过暑假期间晚上都没学习)由于我喜欢大块时间看一门科目,所以一般两个小时一科,每天每科基本都会涉及到,都是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走。这个阶段每天所有白天时间都能用在学习上,是夯实基础的黄金时期,当时没有觉得这是个黄金时期,是在10月11月时回看这段心无旁骛的日子,觉得十分羡慕。

  这阶段的收获:每一个科目的基础都打牢了,知道哪个知识点是怎么回事了,能对付百分之六十的选择题。

  2014.9-2014.10月上旬第二轮学习

  继续滚动学习统考的6门科目,实验花的时间很多很多(结果后来没考实验TT),看书的方式是横向看,每一门科目我都买了很多本教材,国内外都有,然后同一个知识点我会同时参考不同的教材,触类旁通,因此对知识点的理解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有的人习惯把一本教材看透,我个人是经过试验,发现某一本教材不见得能使你明白某个特定的知识点,甚至是语言组织不同对理解都会造成不同的影响,因此我都是平行参考不同的教材。每个人习惯不同,多试试按照自己习惯来就好。这个阶段除了继续一遍一遍一遍的看书之外还配合了做题以及分析真题,关于真题的分析,也跟我看教材一样是横向分析,比如“记忆”这一章,我会同时看历年考过什么题型,分值,频次,具体的考点,然后自己在笔记本上画表格总结。感觉分析完真题,看书的详略就有了大致的把握,不会去纠结一些知识点要不要深入看的问题了。当然,一些以往次重点的地方也不能忽略。

  这阶段的收获:基础进一步扎实了,能对付百分之80的选择题。

  PS:虽然写着第二轮复习,但实际上不知道多少轮了TT,当你反复看着看着就不会在意看过多少遍了,佛教中有一种修持方法“求闻持法”要求佛教修持者每天将一句经文重复背诵10000遍,如此超然的重复,我们的看书也是这样,再聪明的人(除非钱钟书这类过目不忘的奇才)也得下最笨的工夫。

  2014.10中旬报考

  之前我是一直准备北师学术的,结果10月发现今年大改,“终于”如传言所说退出了统考,改成了自主命题,关键是招生人数少了一大半啊。。。考虑到已经是二战,放弃了继续考学术,改考专硕。学习策略也因此进行了大的调整,以往花费时间最多的实验不考了,以往没怎么看的社会竟然分值最大TT。。。于是按照学校要求开始了新的学习计划。

  PS:这次大变动应该改变了很多人的去向(据我所知的一起考BNU的同僚),大家的心情也都多多少少受到了影响,但既然事实不能改变,那就尽快寻找应对之策才是聪明的做法,花费太多的时间纠结实在是无用功。无论怎么目标院校怎么改,我们唯一靠得住的只有自身的一口气,实实在在的用功以及越磨越利的头脑。

  2014.10月-2014.11月下旬第三轮学习

  开始对付主观题,方法是背诵,有人说太痛苦,是的真的真的真的很痛苦,但是,不背你就不会!毕竟考试是以书面的形式写在试卷上,只有前期的putin才可能有考场上的putout。这个阶段是考验意志力的关键期,会很累很累很累,身体上,心理上,不在熬不熬得起,而看熬不熬得住。

  后来我又发现光痛苦的背诵还不行,于是我开始了痛苦的默写。。。每天大概十道题左右,先背诵,背一个然后默写一个,这个过程很BT,但是收获非常非常非常大:首先,默写完整的一道题目个人感觉相当于纯背诵五遍的效果,其次,由于在白纸上默写,从起先的字迹歪歪斜斜到最后的平平整整,对于初试时候的卷面分,应该很有帮助的。毕竟初试时卷子是白纸。

  这个阶段的收获:一个词:巨大,选择题基本能学习了,主观题也能答出个大概了(对,还是不能答得很好)。

  2014.12第四轮学习

  即将考试,每天就没再出门,呆在家反复背诵默写过的东西,直到考前。

  对于初试:题目很基础,就是时间来不及TT所以没写完。今后学弟学妹们一定从分值大的地方开始写。学姐血的教训。

  对于复试:北师很机智,不会让你猜到题目,机考题不仅难而且基本做不完,面试个人感觉考20多年的积累,包括谈吐,脾气秉性,个人素养,逻辑性等等,基本靠生活积累,平时生活中善于思考总结,有自己独特想法,聪慧机智的人会很有发挥的余地。

  四:结语

  经历过了惨痛的失败与最终的尘埃落定,考研这条路上的起起伏伏酸甜苦辣也算尝了个遍,如今回忆,真的不是多么复杂的事情,在基本的智商条件下,能坐得下来耐得住寂寞的前提下,有效率的学习就足矣。很多“新手”会问某某学校某某专业考研难不难,其实难和易的感觉,主要来自于学习者的不同状态,百炼钢都能成绕指柔,功夫下足了,自然会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个或许痛苦或许欢欣的备考过程中,每天都在小小的前进一步,每一天每一步都很小小,但无数个小小的组合,才可以成就伟大的气象。这个过程本身就十分磨练心智,我也很庆幸在一步步的摸索中成就了我所能达到的最充实的生活学习状态。如今回望那段已成为过去时的来路,唯有感叹一句每一条走过来的路都有它不得不这样跋涉的理由,世界上没有什么理所应当,凡事皆是水到渠成。

  --文都比邻成功学员供稿

  转载请联系文都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