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的目的首先是要描述所发生的心理现象,其次是要对所发生的心理现象进行解释,三是要对将要发生的心理现象进行预测,最后则是根据所掌握的心理现象的规律来对其进行控制。让我们一起走进精彩纷呈的心理学的世界。下面是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考研院校简介
  一、院系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的发展就像心理学的历史一样,有一个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心理学与中国人民大学的渊源,可追溯到1985年。这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建立了社会心理学教研室,是国内开展社会心理学教学科研的机构。1986年, 创建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科学研究中心暨心理咨询室,1987年开始招收社会心理学方向硕士生,1995年获社会心理学方向博士生招生资格。1993年成立了社会心理学研究所,是相对独立的研究机构,在实际上承担了课题、调查、合作交流项目和培养研究生的任务,为社会学系及全校开设与心理学有关的课程。
  2009年6月2日,中国人民大学为推进和落实新时期学校学科发展战略部署,进一步提升我校学科竞争力,完善“主干的文科、精干的理工科”的学科布局,学校决定在理学院下成立心理学系,原社会与人口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硕士、博士点调整至心理学系。同年,在以往招收社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方向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的基础上,开始招收应用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学校提出了“有基础,相关联,高起点,入主流,争取高水平”的发展思路,走跨越式发展道路,建设具有中国人民大学特色的国内 水平的心理学系。
  在沙莲香等老一代学者的努力下,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科的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展。目前,心理学系的师资队伍梯队合理,该专业由国内知名的教授主持教学及研究,与副教授、讲师及博士后等构成的师资梯队,拥有优秀的专业背景,年富力强、成果丰硕。2011年4月,心理学系获批心理学硕士一级学科授予权,下设基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二级学科。
  二、科学研究
  (1)情绪与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情绪是人类心智的重要科学话题,研究情绪对改善人们的心身健康,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成立于2015年12月,将情绪与健康发展作为主要研究方向。我们致力于通过以心理科学为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注重从“基础认知-情绪机制-健康与发展-社会交互”的视角探索情绪的复杂心理机制和生物学基础。目前实验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认知控制与情绪调节、情绪能力、情感计算和情绪发展与健康。研究对象涉及正常儿童、正常成年人、老年抑郁症患者、自闭症儿童等。研究手段涵盖心理测量、行为分析、EEG/ERP、FNIRS、MRI/fMRI、眼动记录和计算机模拟等多种技术。
  (2)群际心理研究中心简介:本研究中心旨在探研中国社会与文化变迁背景下的各种群际心理,包括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下的民族心理与民族关系,全球化与文化混搭背景下的文化(国家)认同与文化间(国家间)关系,不同社会阶层群体及其成员的群体认同、群际情绪与群际行为,社会变迁背景下人们对不同社会群体的知觉和态度,等等。在吸取国外社会认知(如刻板印象内容模型)、社会认同理论视角的基础上,着力对受中国文化价值观与思维方式影响下的存在权力与地位不对等的群际心理进行本土分析,以揭示中国社会与文化变迁过程中不同个体与群体的适应及其社会互动的规律。
  (3)社会认知与健康促进研究中心: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传统的问卷调查、行为实验,和脑成像(脑电EEG、事件相关电位ERP、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功能性近红外光学成像fNIRS),以及脑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技术,研究社会知觉、社会适应、结果评价,及对健康有较大影响的几种心理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和复杂哀伤等)的认知机制和脑机制,并致力于将以上研究结果应用于个体身心健康的促进。
  (4)社会心理与脑科学研究中心:本研究中心依托中国人民大学在社会心理学领域雄厚的学科积累,以社会情境与个体的心理现象和行为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核心科学问题,并且围绕社会心理现象的脑机制开展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建设目标是成为 的社会心理学创新研究与应用平台,服务于社会心理学的高端人才培养、公共服务和政府决策。
  (5)语言,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化与认知研究中心是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系属研究机构,成立于2016年1月7日。人类的学习和认知以语言为基础,语言知识积淀为文化,人类的学习、认知和人格都受到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中心的主要工作是进行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促进各个成员之间的交叉合作,在研究方法和主题上进行深入交流。开展国际交流,推动心理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研究和教学的发展。
  (6)互联网+社会心理研究中心:“互联网+社会心理”研究成立于2016年1月,中心全体成员拟在互联网心理研究专家雷雳教授的带领下,开展网络与个体(包括网络与认知、网络与自我、网络与性别)、网络与人际(包括网络与人际关系、网络亲社会行为、网络偏差行为)、网络与群体(网络社会认同、网络群体性行为)、网络与文化(网络游戏与音乐、网络信息与学习、网络心理咨询、网络与消费)以及健康上网(网络成瘾、网络与幸福、健康上网与网络安全)的研究。中心在原有研究基础上也将致力于开展青少年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新媒体与社会研究、人机交互信任研究、网络社会排斥研究、网络决策和情绪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心理过程与机制研究等。
  三、学术成果
  研究一:双向偏见引发冲突情境下自我归类对民族社会化觉察的影响——来自景颇族、傣族和汉族初中生的证据
  研究二:平辈亲属词语义加工中长幼概念的空间隐喻和重量隐喻——来自中国朝鲜族和汉族的证据
       文都比邻——只因专注,所以专业,我们会及时为考生们推送、有效且实用考研复习资料以及考研资讯信息,帮助征战2018考研的考生。关注文都比邻官网【bilin.wendu.com】,了解更多有关心理学考研的相关内容。2018考研路,有你就有文都比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