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初试结束后,大家对过答案了吗?没有的话请持续关注文都比邻考研网。以下真题乃文都比邻学员考后回忆,比邻收集而成;完整版真题及答案解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文都比邻考研心理】,关注回复关键词“心理学复试”,赠送复试大礼包。下面,比邻教研老师给大家送上2019心理学考研首都师范大学专硕347真题及答案解析(部分),快来查收吧!

  文都比邻2019考研心理学312+347初试后真题视频解析

  一、题量及分值分布

题型 2019年(题量*分值)
名词解释 8*5’
简答题 6*20’
论述题 2*35’
案例分析题 2*35’


  二、2019年首都师大心理学专硕347典型试题

  (一) 名词解释(5*8)

  1. 人本主义

  【文都比邻解析】人本主义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认为,人有追求爱、自尊、归属感、自我表现、创造力及崇高境界的兴趣和需要,这些心理需要与人类对食物和水的生理需要一样重要。

  2. 韦伯定律

  【文都比邻解析】德国的生理学家韦伯通过对重量感觉的研究发现,差别阈限随原来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即差别阈限与原刺激量的比例是个常数。用数学公式表示,K=ΔI/I,(K是小于1的一个常数,Δ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剌激增量,I代表原刺激量(又称标准刺激强度)。

  3. 情景记忆

  【文都比邻解析】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将长时记忆分为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情景记忆是指人们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这种记忆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

  (二) 简答题(20*6)

  1. 简述遗忘的原因

  【文都比邻解析】

  (1)衰退说:遗忘是由于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以致最后消退的结果。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中的遗忘似乎比较容易用痕迹衰退来解释。

  (2)干扰说:遗忘不是由于痕迹的消退,而是由于在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的干扰所致,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恢复。对信息的保持起干扰作用的有两类:一类是在学习之前进行的活动;另一类是在学习之后进行的活动。前者称为前摄抑制(或前摄干扰),后者称为倒摄抑制(或倒摄干扰)。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3)压抑说:临床心理学家认为压抑的作用是将一些痛苦或令人尴尬的记忆排出意识之外,使自己忘掉过去的失败、童年的痛苦、自己所厌恶的人或各种不堪回首的往事。

  (4)提取失败:进入长时记忆的信息可以被长久地保存,发生遗忘主要是因为存储的信息不能被提取。许多记忆之所以不能提取,是因为在回忆时缺少一些适当的记忆线索。

  4. 简述态度及其功能。

  【文都比邻解析】

  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的反应倾向。态度有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性三个成分。认知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所有认知,即关于对象的事实、知识、信念、评价等。情感成分是指个体在评价基础上对态度对象产生的情感体验或情感反应。行为倾向成分是指个体对态度对象的预备反应或以某种方式行动的倾向性。一般来说,态度的三种成分是协调一致的。

  态度的心理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工具性、调试性和功利性功能。如果某一态度对象能够有效地满足个人的需要,人们就对之产生积极肯定的态度;反之就会产生消极否定的态度。

  (2)自我防御功能。按照精神分析理论,一个人持有某种态度是因为这一态度能够帮助个体回避或忘却其缺陷、过去的不愉快经历以及不敢面对的问题,从而维持其心理的安宁,保护现有的人格。

  (3)价值表达功能。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需要通过表明自己的态度来显示自己的社会价值。通过主动表明态度、积极参与某个隶属群体、实际帮助别人等来表明自己的价值。

  (4)认识功能。对于周围环境中的一切客体,我们都需要通过态度来赋予它们对我们的意义。态度发挥着引导我们了解世界各个方面的导向系统的作用。

  (三) 论述题(35*2)

  1. 什么是实验的逻辑关系效度?影响一个实验逻辑关系效度的因素有哪些?

  【文都比邻解析】

  实验研究的逻辑关系效度是指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逻辑基础的明晰程度,又被称为内部效度。如果实验设计中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是由其他的额外变量的影响使其逻辑关系变得复杂,即该实验研究具有较高的逻辑关系效度。要实验研究的逻辑关系效度就必须防止自变量的混淆,从实验设计上对额外变量进行严格的控制。

  影响逻辑关系效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

  (1)实验设计的恰当性:恰当性是指实验设计必须能密切配合研究者的研究问题及假设。如,采取事前和事后两次观测的设计来考察新的教学方法的效果时,由于事前的考试测验所产生的练习、敏感效应等因素影响事后的考试测验的结果。克服的办法是通过设立“无事前测定组”来加以控制。

  (2)历史因素:历史因素可分为前摄历史因素和后摄历史因素两大类。前者包括被试固有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种族、身体状况、知识经验、态度、个性以及其他的心理能力等。后者是指在实验变量之外可能影响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其他因素。

  (3)被试的选择偏差:由于实验处理的特性使研究者倾向于选择具有某一性质的被试,而被选择来参加实验的被试其特殊性质又能决定实验结果的适用范围或可推论性。这实际上也是前摄历史因素所造成的干扰。

  (4)成熟因素:在实验时间较长的情况下,实验期间被试自身的生理与心理可能出现发展变化,他们在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也可能会有更多的成长。这些成熟因素会引起实验过程的系统变异,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对实验产生某种系统效应,从而降低实验研究的逻辑关系效度。

  (5)实验被试的变更和主观倾向:在实验期间,被试可能会由于许多原因中途退出,使得被试难以保持稳定。这种因素会明显影响逻辑关系效度。特别是纵向实验研究。被试的主观倾向也是影响逻辑关系效度的又一个重要因素。被试分四种类型的主观倾向:合作型、消极型、评价担忧型和忠实型。

  (6)实验主持者和测试工具:实验主持者的疲劳感、单调感、注意分散、对象漂移等主观因素对实验观测的不利作用。“对象漂移”指在观测过程中对象偏离了实验程序事先规定的观测目标,选择了其他事先并没有规定的目标。测试工具的稳定性和精确性。有些早期制作的测验量表随着年代的变化其信度和效度均发生变化。

  (7)统计回归效应:在进行重复测量时,初次测验的成绩分布的极端值会在第二次测量时向平均数偏移,发生“统计回归效应”。在心理学实验中常通过前测来选择分数处于两端的被试参加实验。这样就会混淆了再次测验结果的处理效应,从而降低研究的逻辑关系效度。

  (8)实验处理的新异效应和泛化效应:在现场实验中,一项实验的实施本身就是新异事件,且由于实验处理的效用使得实验组特别引人注目,这往往引起对照组的补偿性竞争使实验处理受到影响。此外,有时实验处理还会影响对照组,出现实泛化效应。

  (9)多种实验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心理学研究经常要对不同的实验条件或实验因素的效应进行比较,但在实验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测试程序、因素控制和实验安排等方面的原因,造成多种条件、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了实验的逻辑关系效度。

  【相关推荐】

  2019心理学考研312统考试卷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回忆版)汇总页

  2019心理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