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篇文章“2011浙江师范大学变态心理学考研真题解锁(上篇),我们判断出来病症是哪个,接下来的参考答案就是把刚才的思路写了下来,跟着文都比邻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真题参考答案

  (1)主要症状:①有惊恐发作,发作时有濒死感②惊恐发作持续10分钟左右③对惊恐的感觉有预期焦虑和回避行为。

  (解读:哪怕你没有诊断出来是什么病症,能够把症状诊断出来并描述,案例分析题同样可以得分)

  (2)张伯源、陈忠庚认为判别心理(行为)异常的标准有:

  ①个体经验标准:病人主观上感到不适,有求医意愿,或者医生以自身的经验加以判别;

  ②社会常模和社会适应标准:行为与社会规则不相协调,不能有效履行社会功能;

  ③病因与症状存在与否标准:存在器质性疾病(脑血管硬化、药物中毒),症状如何(认知过程、情感控制等);

  ④统计学标准:其心理与行为对平均值的偏离程度。

  该个案属于心理异常。(解读:这一问属于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第一节“异常与正常的诊断标准”部分的知识点,是课本原话,属于记忆性知识点,此处不做过多解读)

  (3)最可能的诊断是惊恐障碍。诊断依据:

  ①惊恐发作,是惊恐障碍的核心症状。极度焦虑状态的突然出现,并通常伴有一些躯体症状和灾难临头的想法。案例中患者发作起来感觉心跳过快,心里发慌,眩晕,出汗等生理症状伴随心理上恐慌的感觉,是惊恐发作的表现。

  ②惊恐发作常突然产生,可在任意时间和地点,没有预感。案例中患者在火车上突然毫无征兆地惊恐发作,符合症状描述。

  ③发作在l0分钟左右症状到达高峰,通常持续20~30分钟,极少超过1小时。约20%发作时有昏厥表现。案例中患者的惊恐发作持续了10分钟左右,符合症状的时间描述。

  ④在两次发作间隙,患者会因为害怕下次发作而有预期焦虑。案例中患者自发作以后一直害怕再次发作以致惶惶不安,哪怕有人陪同也焦虑得难以自控,是预期焦虑。

  ⑤为避免再次发作而有回避社交等行为。患者逐渐发展成广场、电梯等任何公共场所都有可能发作,并且极力回避这些场合,符合症状描述。

  (解读:这一问就是把惊恐障碍的症状描述答上,并且与案例结合)

  【老师寄语

  (一)在这道案例分析题中,老师带领大家又回顾了一遍关键的“诊断四步法”,再一次证明了,运用好这个方法的关键是对变态心理学中提到的各个病症的症状特点烂熟于胸,才能对号入座,快速诊断出来。

  看上一期留言中,好多同学一开始把症状诊断为了场所恐怖症。二者的确很像,都有惊恐发作,都有预期焦虑,都有回避行为。所以很容易混淆,而区分二者的关键是“病程标准”,也就是说我们要注意到惊恐障碍的症状里面有说每次发病时间10分钟左右,而场所恐怖症则无此表达。那么,通过这种描述,我们可以断定这是惊恐障碍,而非场所恐怖症。

  也许有同学会问,场所恐怖症没有病程,那么它每次发作大概需要多长时间呢?大家要注意,场所恐怖症害怕的是这个地方本身,因此只要靠近某些特定场所就会惊恐发作,只有离开了这里才会好些。因此没有固定的发作时间,在令自己害怕的地方待多久,惊恐发作就有多久。而惊恐障碍则每次就发作10~20分钟,不管在哪里,都有可能发作,而发作结束之后,哪怕依然在此地方,都没事了。

  仔细看文中描述,一开始也说过此人惊恐发作在火车上,而10分钟之后才感觉好些,文中并没有说她是离开火车才没事的,那时候她可能依然在火车上,可见,她害怕的并不是火车本身,她的惊恐是没有特定情境突然发作的,跟惊恐障碍是一样的。

  所以曾有同学问,没有病程标准是否可以不写。其实症状标准和病程标准是非常重要的两条诊断标准,有一些相似的症状,比如惊恐障碍和场所恐怖症,比如偏执型人格障碍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二者症状相似时,就要通过病程标准来区分。因此,我们的诊断四步法,哪一条也是不能少的。同学们在作答时,每一步都用上

  (二)这道题中,问题设置还包括了变态心理学第一章里“正常与异常”的诊断标准部分的知识点,说明有些重要的知识点还是需要背诵记忆的。以及第(1)问的问题其实是考察同学们归纳整理症状描述的基本功,这是需要在平常的练习中逐渐掌握的症状敏感度。

  我们作为心理学的学生,也可以在生活中多观察他人的言行举止,归纳特点,锻炼自己的专业敏感度,最后把敏感度和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再加上一定的答题技巧,看上去无从下手的案例分析题,最后也可以轻松拿下了。

  若想了解其它有关心理学考研的资讯可以关注微信订阅号:【文都比邻考研心理】,或者点击下方图片可以查阅相关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