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三跨、二战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成功网友Butterfly的考研经验。

本周刚刚收到录取通知书啦!

下周准备跟单位领导汇报,就正式开始办理离职手续了。

从进入体制内的第一年,我就开始捣鼓逃离系统内这件事了,中间的时候还跟我们分管领导递交过辞职信。那时候领导跟我说,辞职信先放在我这儿,我先不往上报,你再考虑考虑。

不知不觉,已在现在这个单位上班快5年半了。5年半后的现在,我以现在这样一种方式,即将正式离开它。这么多年了,终于要尘埃落定了!

庆幸的是,在最终,我的姿态是追逐,而不是一味的逃离。

抵达第一站,期待下一站!加油~

在还没有梦想的时候, 不要停止自我探索;在拥有了梦想之后,不要忘了坚持;这样,你终将感谢自己。

2018.06.24

二战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经验

二战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硕士考研经验
在职、三跨、二战华东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初试心路历程分享


我是2018年华东师范应用心理347(全日制)的考生,很荣幸,今年考上了梦寐以求的专业和学校。初试总成绩389分(62,79,248),初试排名第17名,复试后总成绩排名第13名,成绩不算很突出,但作为一个已经工作了5年多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一个在职的三跨专业考生,一个一心想进入心理学领域的心理学狂热粉,终归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嘿嘿)。

如果你是一个工作数年的人,想在职考研,并且是跨专业的,你需要想清楚以下几个问题:

1、你为什么要考研?你为什么要读这个专业?是否将来非常想进入这个专业领域和行业?

2、是否已经清楚地想好会放弃现在的工作?是否真心地认为这是值得的?

3、你,准备给自己几次机会?

如果,以上问题你都思考得十分清楚明白,那么剩下的就是付出百分之两百的努力了。

下面,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我这一路走下来的心路历程:

一、关于考研动机

其实在工作的最初,尽管我不太喜欢这份工作,并且有想离开现在的工作单位的想法,但我更多的是想离开所谓体制内,去外面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平台。“其他工作”一直是我的备选项,

而考研这一选项并没有出现在我放弃现有工作的原因里面。

所以,在最初,我一直纠结的问题是,如果我辞去现在的工作, 我想去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但我迟迟没有找到一个十分确定的答案,也迟迟没有能绝决离开的勇气和决心。

后来,在阅读到一些书籍时,我接触到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加之自己的工作经历和生活体验,我很直接地get到了心理学的实用性,也非常震撼于它对于我个人成长的重要启示作用。特别是在我自主去参加了心理咨询师三级培训学习后,我切身的感受到了一种醍醐灌顶的冲击,有相见恨晚之感,像是在航海过程中一下子进入到了“新世界”,扑面而来的是那种一直在寻找的辽阔感。

以前我涉猎过一些哲学类的书籍,试图弄明白“我是谁”,但当时的我没有找到答案,而心理学却给我指明了路径(具体情况,在此不多赘述),心理学之于我的这种魅力直接让我萌生出了想读心理研的想法。之后我还拿到了心理咨询师二级证书,并且也自费去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华人应用心理学大会(这次请假外出直接让我错失了党校培训期间评优的机会)。

从刚开始接触心理学知识,到后来的各类学习,以及一战华东的失败,到最终决定继续再战,这期间时间跨度大约有2年多(当然,至最终考上差不多有3年)。对于同时还在上班的我而言,这些我甘愿为之所付出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让我能非常清楚的感受到,考上心理研、获得一个专业的背景、以后以更好的姿态进入心理学领域和行业,这是一个我不会轻易放弃的、十分渴望能做成的、非常认真的选择。

在这之后,我才开始跳出之前一直想离职却一直犹豫、踌躇没有方向的迷茫之中。

一路下来,后来的我比最初的我更加的坚定,就最终的考研动机来讲,可以说是十分端正和强烈了。

二、关于失败的经历

其实,说起来我考心理研应该是考了3次,其中第一次算是打酱油,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后两次算是比较认真的了。但对外说,我是二战华东也是完全没问题的,因为第一次考的不是华东,也没有认真准备。不过,如果非要较真的话,就当我这是在用自我美化的手段来我的自尊吧(嘿嘿)。

第一次:上海师范大学,学硕。

原因分析:动机不足,时间仓促。

考完三级咨询师证的那一年,我只是有萌生考研的的想法,但当时,并没有很坚定。虽然知道以后若是真的要走这条路,一个专业的背景还是十分有利的,但同时,我又总觉得拿到证书直接从业也不是不可以。后来,等待证书的过程太漫长了,我根本没有预料到会耗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才能拿到。临近考研时间,就想着总是要等待证书的,不妨先考一下就当积累经验,试个水。抱着这种铁定考不上的放松心态,和只粗略的翻了一遍专业书、完全没有二轮和三轮的复习水平,我上了考场。

心路:这次失败的结果,没有给我带来任何打击,反而促使了我想进行再一次的尝试。因为就几乎没复习的政治英语来讲考得还不错,有140+,而对于我这个心理门外汉来讲,这次专业课考得差我一点也不意外。那么下次,我只需重点搞好我的专业课就行了。

第二次:华东师范大学,专硕。

原因分析:时间预估不足,临时换院校,心态不稳,方法不对。

首先,在时间方面,作为一名在职考生,工作日白天要上班,只能抽中午和晚上的时间看书,我要求自己每天至少抽出5-6个小时的时间出来复习,但这时常也没能做到,尽管我已尽量去避免加班和各种局;同时,复习开始的时间比较晚,且11月份的时候还住过一次院,并且还得备考二级心理咨询师,这导致冲刺阶段的时间显得非常不够用。

其次,一直到10月份之前,我都不是按华东的思路复习的,在准备其他院校的复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影响。

再者,心态过于浮躁,当时心理的一个强烈的想法是非常怕今年考不上,然后又得面临是继续在这个单位呆着还是大胆的走出去的纠结中,一想到这个结果就觉得十分焦虑。或者说,那会儿比起去真正的追求心理学知识,逃离现在的环境给我带来的动力更大,尽管我确实对心理学充满着十分浓厚的兴趣。

最后,复习方法上存在较大的问题,过分依赖辅导机构提供的视频讲解和纸质资料,忽视了课本,同时在后期过分关注背诵,对于知识点的融汇贯通没有做到位,在复习的后期没有注重动手去写,没能通过默写的方式来理清自己的思路。

想补充一点的是,我专业课考试当天迟到了15分钟,差点没能进考场,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模仿别人想通宵不睡,结果后来没扛住,躺着睡了会儿,也许是闹钟响了没听见或是根本就忘记设置闹钟了,总之最后迟到了(所以备考的同学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不可一味效仿其他人的经验,这有时会适得其反)。

心路:这次备考的失利,让我感到还是很失落的,因为从总体上来讲,我认为自己还是尽了很大努力的。而上述的种种原因中,我觉得最大的问题在于心态(过于焦虑和看重结果导致政英只有130+,比上一次没怎么复习的情况下低了近10分)和最后的复习方法上(这表现为专业课的得分率过低)。我清楚的知道如果自己再来一次,会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当年华东初试线316,我总分300),但关于是否要再来一次,考后的我并没有那么笃定。同时,这次经历,让我切身的感受到了华东心理专硕的竞争之残酷,5%的初试报录比,让这场无声的战争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有95%的人无法入围,对于这一点,备考中的我并没有清楚地意识到,而是跟大多数人一样被往年并不高的初试线给“欺骗”了。

三、关于二次备战华东

动机:

第一次考华东失利后,一方面为自己的付出没有得到好结果而时常低落,另一方面一直处在要不要再来一次的犹豫之中。在我能静下心来之后,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是否上不了心理研,你就会就此放弃转行进入心理学领域的这条道路呢?回望自己的初心,我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其实读心理研始终只是一个手段,它能让自己在步入心理行业时有一个更好的起点,但我不能因为现在没能迈出这一步,就直接放弃其他可能的路,就选择一直停留在当前的状态里裹足不前,甚至因此就想像自己将会一直困在现在的环境中,再也出不来。

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上次备战的考前和考后我都被一种“糟糕至极”的思维所束缚,忘记了我依然有选择的余地,毕竟并非所有优秀的心理咨询师都来自心理研。在想明白这一点后,我开始以平静的心去思索再战的问题,我感受到认真付出过努力的事情,真的很难就此选择放弃,我不想遗憾、后悔、可惜这些字眼成为以后回忆这段时光中的标签,我决定再尝试一次。我无法预知这次的结果会是什么,我只是现在很想去把这件事做了。我想看看,我到底能到什么程度;如果能上,当然会很是欢喜;而如果结果还是不理想,那么我可能会考虑把读心理研当作进入心理学领域的第二选择,而不是优先级,不过最终我会如何抉择,也只有等自己真正走到这一步才会知晓。

刺激因素:

2017年5月的时候,我一不小心出了个车祸(其实我都不记得怎么发生的车祸),右脚伤筋动骨,需要手术,并且要休养至少3个月。从结果上看,这算是个小事故,所以我没有为这次意外过多伤感,反而是庆幸它只带来了一点“小伤”,让我还可以活着。但在休养的过程中,有时候我也会有些后怕,因为这也有可能是一场有去无回的事故,这种后怕让我思索:如果你的生活没剩下多少天,此刻的你正在做着什么,才会觉得没有那么遗憾?以前我也有思考过类似的问题,但都还没能得到答案。而这次,我大概有了一个方向:这回塞满我脑海里的不再是之前那些遥远的缥缈的设想,我感受到转行进入心理学领域这是我目前最想做的事情,考心理研是我还想尝试一次的途径,而术后的时间可以用来休养也可以用来备考(想到这点,竟会觉得这个事故也是个不错的“安排”。)

复习状态:

1.心态比较平和:

这次备考,最大的变化就是在对待考试的心态上,因为抱着再尝试一次以不让自己遗憾和后悔的想法,在整个备考过程中,我都处于一种相对平和的状态中,感受到过于焦虑的时候会比较少,自我调整得也会比较快。虽然会去期待会有好结果,但不会害怕如果结果不好而焦躁,我开始变得比较能享受静心努力备考的过程。这给了我很大的帮助,让我能够在复习的时间里,能更集中精力在知识点的学习与理解上。

2.时间安排:

①第一阶段:6-7月,这个阶段主要完成对华东347课本的第一遍通读与理解。虽然上一次考的是华东,但复习的书目大多数不是华东的教材,所以在导论、社会、发展、管理这四本书上我重新购买了华东的教材,其他的包括统计、咨询、变态我都是沿用了上一次用的书,毕竟考虑到我是在职考研有时间上不够充裕的问题,我没有选择全部重新看华东相关的教材。

②第二阶段:8--9月中旬,对照讲义,二刷课本,理清脉落。本阶段,我采取的主要复习形式是书本和讲义结合,再重温一遍课本,并在讲义上补充书本上有但它上面没有的知识点,而在做笔记的同时,重点对每本书、每个章节的框架进行一个记忆。本来之前也想雄心勃勃地整理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手写框架与笔记,但也是考虑到时间有限的原因,最后选择了通过对现有的讲义进行补充、完善的方法来完成这一阶段的任务。

③第三阶段:9月中旬月-11月下旬,动手默写,框架+重点知识。

这一阶段进度会比较慢,因为默写还是比较费时间的,但这是很重要的一步,在上一次考华东时,我没有进行这一步,只是有些偏机械的进行过口头背诵,默写会让你非常清楚的了解到对什么知识点是理解了,对什么知识点其实只是一知半解,并且记忆会更加深刻,它是记忆和查漏补缺的很好的途径。

④第四阶段:11月下旬—12月底,再次重温框架,默诵重点内容。

在扎实搞好前一阶段的基础上,这个过程中知识点滚动背诵起来会相对轻松,节奏也会比之前快,基本上3至4天可以过完一本书的所有知识点,到最后的时候,达到1天可以滚完一本书的熟练程度。同时,在这一阶段一定要完成模考,我一共进行了4次完整的模考,由于华东的题量实在是太多,模考可以让你更好的把握答题的速度。

⑤关于报辅导班的问题:

我大概是在11月的时候开始这方面辅导的,真题讲解让我更清楚华东的出题风格以及答题的方式和重点,论述题一对一批改让我在答论述题时的逻辑性和该如何组织语言这两方面有了很大的。而在上一次备考中对于真题研究和答题方法方面我没做过相对认真的训练,所以导致最后综合得分率过低了。对于专业课而言,我个人认为这两方面的训练还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此想提一点的是对于统计的学习,由于我是跨专业的,而且华东又特别重视对统计的考察,所以我也下了一番功夫学习统计。课本用是的张厚璨老师的书,明显感觉统计比上一年学得好,没有只停留在表面,而且足够应对考试。

3.工作与学习的平衡:

对于已经工作的考生来说,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1)首先,会纠结于到底要不要辞职考研,关于这一点得视情况而定。

对于我来说,其实辞职脱产考研的压力会比我在职考研的压力会更大,所以我选择在职考研。对于这一点各位工作狗自己要权衡一下。

(2)其次,如何对待工作的问题。在职考研,因为必须得身兼两头,有时难免会焦躁,并时常陷入时间怎么挤都不够的无助之中。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做好两方面:

①先改掉一个认知,并工作效率。

可能一些人会有“因为我要备考,所以我工作上可以不用那么上心了”的想法,我觉得其实恰恰相反,就是因为要备考,所以在工作时间段里,你更是要足够的认真高效,妥善的处理好各项工作,这样你才能做到尽量让这些工作任务不在你非常珍贵的非工作时间找上你。在工作的时候三心二意,总想着偷偷瞄一眼书、写个知识点,你以为你很珍惜时间了,其实这只是勤奋假象,而且后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你需要在事后花更多的时间去填补它们。只有一种情况下你可以这么做,就是你真的已经做完了今天的工作了。其实,工作中你是高效的,复习起来你也会是高效的,这两者之间有种莫名的关联,这方面我履试不爽,我发现,当我懒于工作时,那一天我同样会懒于复习。就我个人而言,备考的过程真的有倒逼着我改进工作方法、工作效率,这算是考研之路中的附加收获了。

②学会拒绝。

要学会对非本职内的工作说不,学会对非必要的应酬说不,这种说不的频率至少要达到80-90%以上。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到在职场中的人际关系,甚至是跟领导之间的关系,但既然选择考研,就要以大局为重,这些损失就当是为自己做出了这一选择而必然产生的一种牺牲,毕竟有舍才会有得,不可能二者都并重。以前,我总是不太擅长拒绝他人,为此甚是苦恼,认真备考后,瞬间get到了这一技能,这算附加收获之二了。(写到这里,突然想洒一碗鸡汤:你不是不会拒绝,你只是还没有珍视之物。)

(3)最后,复习时间的把控问题。

①开始复习的时间越早越好。

(说来惭愧,我的复习时间真不算早),在这方面,我们真的不能和应届的学生和脱产的人相比,开始得早才能够给中期的拖延、后期的焦虑留下足够的缓冲时间。

②了解自己可分配的时间。

就我自己而言,工作日我可利用的时间为:每天上下班往返途中可利用时间1h,午休可利用时间1h,晚上下班后3.5-4h,每天大约5.5-6h左右的时间,实际有效时间4.5-5.5h,平均一天5h。白天的时间比较分散,主要用于复习前一天的内容和背诵重要的知识点,这在后期冲刺阶段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因为有时候分散记忆比集中记忆效果好;晚上的时间相对集中,主要用于打牢框架和知识点默写以及解决较为复杂的内容(比如统计)。

③形成良好的执行力,要克服掉拖延和懒散的习惯。

在凡是你能自主掌控的时间里去静下心来学习,不要想着明天或再玩一会儿,因为很可能明天你就被领导叫去加班或是必须去参加一个推不掉的饭局,很可能再玩一会今天该过掉的一章又没过完。

④不过分为时间焦虑,专注于复习效率。

我们的时间确实是相对不充足的,而时间也确实是考研中的一个影响因素,但切不可因此而时常焦躁,这很影响复习效率,允许自己焦虑,但同时也要有迅速恢复的能力。本来从客观上来讲,时间已不那么充分,如果又因为主观的原因导致在可利用的时间内复习效率大打折扣,这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我的体会是,当你开始形成自己的复习节奏后,工作日的复习效率反而比双休日要高很多。因为在工作日,总有强烈的时间紧迫感,我的工作安排和复习时间安排上都是以半小时或小时为单位计算的,反观双休日,总觉得时间还有,然后东摸摸、西摸摸、看个剧、刷下微博,一天下来真正复习的时间可能也就六、七个小时,且效果还不如工作日。所以,时间长短我们控制不了,但我们可以在复习的专注度和复习效率上有所作为。

以上,就是我备考心理研初试的整个心路历程,过程并不顺利,但总的来说还是很感谢自己的坚持。当然,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方式方法,我的也只是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不过如果能有所帮助那自然也是件不错的事情。

最后,祝所有前进在心理学考研路上的小伙伴们,都能如愿!加油!大心理学期待大家的加入,哈哈~
 

授权转载:来自知乎用户Butterfly
 

为方便大家备考,我们还为大家准备了更多的考研信息,比如备考指导、招生目录、历年真题等,想要获取更多考研信息的小伙伴可以关注文都比邻考研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