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知识点就像盖房子的每一块砖头,只有砖头够多还有规划的搭建,房子就会越盖越高还稳固。文都比邻教研老师整理今日迷死他赵心理学考研知识点,每一个知识点都是不断积累的过程,考研报名马上就要开始了,选定院校是关键考生们一定要认真填写。

文都比邻心理学考研知识点记忆概述

        记忆的含义

        记忆是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也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过程

  1.传统心理学观点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记忆从识记开始,识记是学习和取得知识经验的过程;知识经验在大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叫保持;从大脑中提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可以表现为回忆,也可以表现为再认。

  2.认知心理学观点

  记忆包括编码、储存和提取。记忆过程的上述三个环节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

  记忆的种类

  1.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可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以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的记忆。储存时间大约为0.25秒~2秒。

  (2)短时记忆,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直接记忆,指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7±2个单位。另一个成分为工作记忆,即输入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保持时间约为5秒~2分钟。

  (3)长时记忆,是指信息经过充分和有一定深度加工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存下来。储存时间很长,从一分钟以上到甚至终生。容量没有限制。

  2.按照长时记忆储存的内容可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该分类由图尔文提出,其中:

  (1)情景记忆,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时间、地点和情节的事件的记忆。受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容易受到干扰,记忆不够稳定。

  (2)语义记忆,又叫语词—逻辑记忆,是用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不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比较稳定,提取也比较容易。

  3.按照提取时是否需要意识参与可分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

  (1)内隐记忆,内隐记忆是个体并没有意识到,过去的经验却对当前的活动产生了影响,又叫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2)外显记忆,外显记忆是在意识的控制下,过去经验对当前作业产生的有意识的影响,又称受意识控制的记忆。

  (3)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表现有以下差别:

  ①加工深度

  对刺激项目的加工深度并不影响内隐记忆,却对外显记忆有明显的影响。

  ②保持时间

  学习和测验之间间隔的时间越长对外显记忆的影响越大,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显著。

  ③记忆负荷量

  对外显记忆而言,记忆的项目越多记忆的效果越不好,但对内隐记忆而言,记忆的效果并不受记忆项目数量的影响。

  ④干扰因素

  外界无关信息的干扰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大,但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大。

  ⑤呈现方式

  感觉通道的改变,如以听觉形式呈现,以视觉形式进行测验,对内隐记忆影响显著而对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大。

  4.按照记忆的内容和特点可以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该分类由安德森提出,其中:

  (1)陈述性记忆,陈述性记忆可以用语言传授而一次性获得,但需要意识的参与才能加以提取的,对某个事实或事件的记忆。

  (2)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往往需要通过多次尝试才能获得,而在利用的时候又往往不需要意识参与的,如何做某件事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和运动技能的记忆。

  5.按照记忆的具体内容可以分为形象记忆、情绪记忆、逻辑记忆和动作记忆

  (1)形象记忆是指人们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为内容的记忆。它以表象的形式储存,具有比较鲜明的直观性,如对体貌特征和自然景色的记忆。

  (2)情绪记忆是指以曾经体验过的情绪或情感为内容,并以亲身感受和深切体验为形式的记忆。强烈的、对人有重大意义的情绪和情感容易保持长久并容易被再现而重新体验。情绪记忆是个体接受教育的前提条件,若没有良好的情绪情感基础,就不可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3)逻辑记忆又称词语逻辑记忆、意义记忆,指人对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以及客观事物本身的意义和性质,使用概念、判断、推理等为内容的记忆。逻辑记忆以词语为中介,是人类特有的。

  (4)动作记忆又称运动记忆,指以过去从事和做过的身体运动、动作及其系统为内容的记忆。和其他记忆类型相比,其信息的保持和提取一般比较容易,也不容易遗忘。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1.记忆的脑学说

  (1)整合论

  拉胥里最 早提出了记忆的非定位理论,或称为整合论。该理论认为记忆是整个大脑皮层活动的结果,和脑的各个部分都有关系,而不是皮层上某个特殊部位的机能。他用实验证明,破坏动物大脑皮层的区域越大,记忆的丧失就越严重。

  (2)定位论

  该理论认为,记忆是由大脑的一定部位负责的。支持脑定位说的研究有:

  ①1861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就发现了导致运动性失语症的言语机能区;

  ②威尔尼克发现了导致接收性失语症的言语机能区;

  ③潘菲尔德等用微电极刺激患者大脑皮层颞叶区,引起了患者对往事鲜明的回忆;

  ④鲁利亚对脑损伤病人及对其恢复训练过程的研究证明,丘脑下部组织及部分边缘系统受到损伤,其短时记忆出现明显障碍,网状激活系统则保证了记忆所要求的最 佳紧张度或充分的觉醒状态;

  ⑤麦克高夫等人的实验研究证明,前额区受到损伤的猴子,选择性反应发生混乱。

  ⑥人的左半球言语运动区受到损伤,将造成言语记忆的缺陷;右额叶受损伤却造成非言语刺激记忆的困难。

  (3)SPI理论

  图尔文提出的SPI理论假定:

  ①人脑中有5种记忆系统,分别是程序记忆、知觉表征、语义记忆、初级记忆和情景记忆系统;

  ②这五种记忆系统在种系发生和个体发展上都存在先后的顺序;

  ③它们在加工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联系:五个记忆系统的编码是串行的,存储是并行的,提取则是独立的。

  2.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1)反响回路

  反响回路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种闭合的神经环路。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贾维克和艾斯曼用小白鼠跳台的实验为这种反响回路学说提供了证据。

  (2)突触结构

  神经生理学家普遍认为,长时记忆的神经基础是神经元突触的持久改变。因为涉及到结构的改变,所以它发生的过程较慢,并需要不断的巩固。这一观点得到了实验的证明,在丰富环境中生活的白鼠比在贫乏环境中生活的白鼠的皮层厚且重。

  (3)长时程增强作用

  在海马内的一种神经通路中,存在着一系列短暂的高频动作电位,能使该通路的突触强度增加,这种强化称为长时程增强(LTP)作用。这种LTP具有专一性,它只对受到刺激的通路起强化作用。并且这种作用使海马能对新习得的信息进行长时间的加工,然后再把这种信息传输到皮层相关的部位,作更长时间的存储。进一步研究显示,海马是长时记忆的暂时性储存场所,海马受到损伤就会影响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化。

  3.记忆的生物化学机制

  (1)核糖核酸(记忆分子说)

  神经心理学家认为,记忆是由神经元内部的核糖核酸的分子结构来承担的。

  (2)激素和记忆

  研究还发现,一些激素,例如肾上腺素的分泌能够促进记忆的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