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比邻8周岁了,从比邻学堂到文都比邻,8年风雨兼程。值此庆祝之际,我们特意专访了陪伴比邻一路成长的讲师们,台前幕后,他们和比邻,和学生之间又上演着怎样的故事。今天和大家见面的是孙锦澜老师。

  一、底气来源于自身的努力

  为了做复杂的事,而做简单的人。这是孙老师对比邻的评价,也是孙老师在比邻工作三年多以来最大的感受。比邻在他看来是一方“净土”,是他能潜心做真正帮助学生上岸的地方。

文都比邻八周年,文都比邻孙锦澜,文都比邻考研

  孙老师在比邻一直拥有“双重身份”:教育学考研讲师和院校信息组老师。“这并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工作”,孙老师说,教育学考研讲师讲的内容正是院校信息组老师所研究的信息,工作的时间可能会有所冲突,但这也是需要老师去学会平衡的。

  而讲师在讲台上所有的底气,都来源于老师在台下十倍甚至二十倍的努力,这些努力正是来自于老师平时对院校数据的理解和对专业信息的了解。

  谈及对新老师的建议时,孙老师认为,慢慢来会比较快。选择做辅导老师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但最重要的并不是自己想要什么,而是需要知道学生的需求。在授课的过程中沉淀自己,了解行业的规律的同时了解命题的规律,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二、7天、17遍、11万

  考研行业和农业刚好相反,是一项秋种春收的劳作。

  三月、四月和六月是孙老师最开心的时候,初试喜报和复试拟录取的喜讯充斥着他的社交软件,正是他“春收”的时候。

文都比邻八周年,文都比邻孙锦澜,文都比邻考研

  只有春节孙老师才能撇开工作,真正放松。考研像个前进的“陀螺”,每一天不是在讲课就是在讲课的路上,又或是在看各种教育学相关的书籍、课程、文献来充实自己,做一个无情的讲课机器,做一个有温度的辅导老师。

  一周7天连轴转、讲了17遍的教育学原理、11万公里的出行里程,这是孙老师从二月“开工”以来获得的成就,将院校信息组的工作分配出去之后,孙老师更加注重自己本身的沉淀和提升。

  他将知识输入和专业知识输出作为自己未来工作的重点安排,提 高自己的思想性和研究性,并进行有效输出,在微博上每天坚持的知识分享“澜桥会”已经坚持了100天了,只希望自己输出的内容能够真正帮助学生上岸。

  三、压力即是动力,坚定方可成功

  “只要地球不流浪,教师永远不下岗”,这也是孙老师在梦想传递营的现场分享的一句话。如今选择考研的学生越来越多,教育学作为跨 考热门专业,前仆后继的人想要走捷径,最小“成本”地考进研究生的大门。

  孙老师则认为,对于想要报考教育学学硕的学生来说,不应该盲目地去选择,要真正明白自己想要什么,学硕将来最 好的道路应该是继续读博,从事教育学的深刻的研究。

  而对于专硕的学生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坚定,如今出台的三胎政策、2021年教育的新的开端等,都是教育行业有着蓬勃前景的表现,高素质、高学历、高水平的新新人才是如今社会所渴求的,高需求伴随着高压力,坚定自己的选择,抗住压力,方能成功。

  近期他也在做一些高考专业的报考指导,他认为自己虽然不算是专业的,但却能给与那些涉世未深,对专业前景、方向等知识茫然无知的准大学生们一点帮助。

  四、祝福与期待

  考研的步伐已经步入七月,孙老师对2022届考生的建议仍然是那一句:慢慢来会比较快。七月份处于考研的强化关键期,也是许多同学开启一轮背诵的时期,往往在初次背诵时,能真正记忆下来的知识点并不多。

  只有稳定自己的心态,慢慢地将知识点梳理下来,厚积薄发,在九月份之后才会有一个质的突破。备考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在负重前行,只要你能坚持下来,梦想终会有实现的那一天。

  “期待见证比邻的十八周年成年礼。”孙老师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