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分为统考311和自命题两种考试方式,其中统考311是教育学学硕考试代码,333教育综合是教育学专硕考试代码。而统考至今已有很多年的命题历史,所以其历年真题的参考价值是很大的,而真题也是考生备考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资料。但还是有很多考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真题,今天针对这个问题,文都比邻为大家整理了"文都比邻解析:透过实例看教育学统考311论述题如何答"这样一篇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真题再现】

论述题: 孔子、 荀况、 韩愈的教师观, 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各自的侧重。

【参考答案】

(1) 孔子热爱并终身从事教师事业, 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他认为教师应该具备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爱护学生、 以身作则、 温故知新、 教学相长等基本素质。 其中孔子主张教学相长, 是指孔子认识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不是单方面的知识传递, 而是可以教学相长的。 他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答疑解惑, 经常共同切磋学问, 不但教育了学生, 也了自己。

孔子处于春秋时期, 百家争鸣、 思想自由的开放期, 在当时奴隶制瓦解的时代中, 有这样的思想非常先进。 但他的教师观主要局限在非奴隶阶层, 并没有指出师生相互促进, 只是教师单方面教学技能的。

(2) 荀子是先秦诸子中特别重视教师的一个学者。 他认为教师的重要性在于教师是礼仪的化身, 有了教师的教导, 人就能够改变自己的恶性, 成为品性好的人。 因此教师是治国之本, 国家兴亡与是否尊师重教有着重要的关系。 荀子认为为师之道在于有尊严和威信; 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 能循序渐进; 诵说不凌不乱; 见解精深而表述合理。 荀子在强调尊师的同时, 主张绝对的尊师观, 片面强调学生对于教师的尊重, 主张“师云亦云”, 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绝

对的地位。

荀子身处战国后期, 秦朝大一统的时候, 荀子依据各家思想进一步改造了儒学, 由于当时法家思想的盛行, 所以荀子的绝对的尊师观不够人性化, 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

(3) 韩愈认为教师的任务是“传道、 授业、 解惑也”。 主张师生关系相互转化的民主平等的师生观, 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 闻道有先后, 术业有专攻。 师生之间可以相互为师, 两者没有绝对的、 不可逾越的鸿沟。 只要闻道在先, 术业有专长者, 皆可以为人师表。 学生向老师学习, 但不必迷信和盲从教师。

韩愈认为教育是一个先觉传后觉、 先知传后知的过程, 教师闻道授道在先, 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作用; 安史之乱后, 国运转衰, 儒学失去了宣传阵地, 佛、 道宗教势力膨胀, 文学的重要性超过儒学, 韩愈提出尊师重道来维护儒家的道统, 重振儒道, 抵制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4) 总之, 因为孔子、 荀子和韩愈三位教育思想家的时代背景和文化环境不同, 他们的教师观也呈现出了诸多不同。 这正好可以论述教育会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 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文都比邻独家解析】

在考纲中, 中外教育史以历史的脉络呈现, 之前这部分的考查也比较简单, 基本就是考查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识记程度。 而就今年这道题来看, 以“教师观”这一因素为线, 从不同教育家或朝代抽开, 让同学们梳理出其变化的原因, 其实就是在验证教育学原理中“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所学到的理论知识。 文都比邻独创“台阶图”学习法, 以某个因素为中心, 带大家探析其发展的顺承和质变, 以有效应对这类高难度、 高整合度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