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个人情况的信息我就不多说了,且不说考的好与不好,考的分数高与低,今天主要给大家分享的是我在考研备考复习过程中方法。好了。废话不多说,下面是满满的干货,大家一定要仔细认真看哦!

首先,给大家分享的是参考书目

我用的参考书目仅有北师大招生目录上指定的11本参考书,具体书单如下:

教育学原理两本:十二校联编的《教育学基础》和黄济、王策三的《现代教育论》

中国教育史两本:孙培青的《中国教育史》和王炳照的《简明中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两本:吴式颖的《外国教育史教程》和王天一的《外国教育史》

教育心理学三本:陈琦、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吴庆麟的《教育心理学》和冯忠良的《教育心理学》

教育研究方法两本:裴娣娜的《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和叶澜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

另外,我在复习时看了两本统考时的考纲,一本是厦大版的,一本是高教版的。

如需更多参考书目信息,可咨询文都比邻考研网【bilin.wendu.com】

接下来总体介绍一下我的整个复习过程


第一步:根据两本考纲做笔记

因为我是跨专业,准备的时间也比较晚,7月底北师大发布招生简章那天才把工作辞了准备考研,时间很紧张,想把11本书连看好几遍根本没时间,所以我第一步并没看书,而是看了厦大版和高教版的两本考纲,大致了解了一下整个教育学包括哪些内容,接着综合这两本考纲做了一套自己的笔记,可以说,这两本考纲上的 知识点我一点没落地总结到了自己的笔记上,而且是边看边撕,等笔记做完,两本考纲已经惨不忍睹了,我就把它们扔了,把自己做的笔记当做我之后复习的总宝典。

第二步:看11本参考书

按照我给自己制定的复习计划,11本书只能看一遍,所以必须在一遍之内把书彻底吃透。每开始看一本新书,我首先把整本书通读一遍,大致知道这本书都讲了哪些内容,有哪些内容是我笔记上没有的,然后就把这些内容重点整理后补充在我原来做的笔记上,这样一本一本地攻克,直到11月最后一天才把11本书完全看完,这个时候我的笔记已经正面反面密密麻麻地写满了字,中间还夹着补上的纸片……虽然乱,好在我自己能看懂,而且这绝对是我的宝贝,那时我每天都把全部笔记装在背包里,从住的地方到自习室来回背着,可以说,如果当时一不小心把笔记给丢了,我就只能去跳楼了?

第三步,后一个月的冲刺

其实这个地方是有点教训的,因为时间紧任务重,我每看完一本书就把这本书扔了接着看另一本书,没有做到及时复习,以致于后一个月看自己做好的笔记,竟然发现已经忘得差不多了,虽然每个字都是自己写出来的,但重新看时,不得不在脑海里重新消化吸收这些知识。所以我提醒学弟学妹们,在学习新的东西时一定要及时复习已经看过的东西,每天学习新知识之前都要复习一下昨天学过的东西,隔三四天再做一次总的复习,这样不仅事半功倍,而且记得也牢。看到自己写下的东西居然都忘了,那个心情是很难以形容的,但后一个月,怎么着也得挺到底!于是我调整好心态,把书收好放回住的地方,开始一遍一遍地看自己做的笔记。

我不喜欢背,一是东西太多,一点一点地背根本没时间,二是我觉得背的过程太机械,经常的情况是,一个小时前背的东西一个小时后就华丽丽地忘掉了,浪费时间不说,对精神上也是重大的打击。相对背,我更喜欢读和看,读看一遍之后,貌似没记住什么,但重复的次数多了,所有的知识点自然而然就记在脑海中了,而且,当你把所有的知识点按一定次序读过很多遍之后,你会无师自通地发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当你试着把所有的知识点连成一个网络之后,做题时基本上看到一个题目就能立即下笔写出来。

在看笔记的同时,我找到北师大1996-2006统考前真题以及2007-2012统考真题,把所有题目标到做的笔记上,这样哪些是重点就一目了然了。有些知识是不断重复考的,这些知识是需要着重理解和记忆的,而对于这么多年从来没考过的冷门知识,只需读一读,有一个印象就好,不用刻意去背,这样有的放矢,更能提高我们的复习效率。


第四步,初试考试

因为2013年是北师大第一年改革,740教育学基础综合是第一年考,一切都是未知数, 就连题型是什么,题量有多大也都没数,心里还是很忐忑的。但我自认为所有的知识点都已经复习到了,无论怎么出题,应该都不会太差。收到信封拿出试卷看到试题那一刻,我松了一口气,三种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都是活题,而且也都是自己擅长的题型,我答卷子时真的是有种“下笔如有神”的感觉,看到题目,基本上不用多思考,就能按照自己的想法把答案写出来,很顺利地把题做完之后我才想起来应该看下表,这时离交卷还有20分钟,我当时就想:今年应该没问题了。

上面是纵观整个考研复习大体复习策略,下面是分科目复习方法也分享给大家,希望对大家的备考有所帮助!获取更多考研信息请关注文都比邻!

一、教育学原理

每个人看书的习惯不一样,有的先看教育史,觉得教育史相对比较简单,也比较有意思,更容易有个好的开始;有的则先看教育心理学,觉得教育心理学趣味性强,并且可以利用里面的相关原理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复习。根据自己的情况先看哪一科影响不大。但如果是跨专业,我的建议是先看教育学原理,把有关教育学的基础知识弄懂之后再看其他的,则更容易理解。

《教育学基础》这本书介绍了教育学的基本知识,框架很清晰,相对也好理解;《现代教育论》, 顾名思义,是围绕现代教育讲的,包括现代教育概念的界定,现代教育的理论基础,现代教育的特点,现代德育等等,其中有些章节颇具哲学色彩,需要着重理解。 2013年论述题第一题:结合教育与社会关系的有关理论,简述现代教育的战略地位。这道题即出自《现代教育论》一书。

我复习时先将《教育学基础》看了一遍,将一些新知识补充到笔记上,接着看《现代教育论》(其实这两本书有些章节是重复的,对于重复的东西大致浏览一遍即可),然后继续补充 自己的笔记,后一个月复习时,我又对教育学原理这部分的笔记进行了梳理,将之分为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实践、教育与人及社会的关系三个大的篇章,教育基础理论又细分为教育学概述、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制度、教育管理;教育实践部分则包括课程、教学、德育、教师、学生、师与生和教与 学;教育与人及社会的关系分为两部分,即教育与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与人的发展。

这样就将教育学原理的所有基础知识综合到了一起,复习时采用“网络式”复习法,即采用篇、章、节、标题、要点五个层次对教育学原理所有知识点进行梳理和编织记忆网络,后做到看篇想章、以章想节,以节想标题,以标题想要点。按照 网络编织知识点,既不会漏掉重要知识点,又有利于记忆,而且便于考试时跨章节组织论述。

二、中外教育史

中国教育史和外国教育史各给出了两本参考书,两本参考书的重复性很大,各以其中一本为主即可,另外一本可以闲暇时翻翻,作为补充记忆用书。

复习外国教育史时,我将其分为四个版块:奴隶社会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其中资产阶级社会的教育相对来说是重点,我按国别进行组织,包括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每个国家又按照教育制度、教育思想、教育实践进行梳理。外国教育史的重中之重是为教育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几位教育家,包括夸美纽斯、卢梭、裴斯泰洛奇、赫尔巴特、福禄培尔等,一定要把他们的教育思想彻底理解掌握!

对于中国教育史,我将其分为三个版块: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相对来讲,中国教育史比较简单,因为我们从小到大学习语文,很多东西早就接触过。复习教育史时,我们要善于把相似的东西组织到一起,将点连成线,再將线连成面,这样不管是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我们都能游刃有余地对付。

如2013 年考到的名词解释“苏湖教法”即是一个单一的知识点;而论述题第二题:试评民国初至20世纪20年代初的学制改革,则需要你将民国初年至20世纪20年代 初这段时间里有关学制改革的知识点连成线。同样的,若是以后出一道需要你综合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实践三条线的知识才能作答的题,你就需要学会将线连成面。

三、教育心理学

这部分重点看陈琦、刘儒德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冯忠良的《教育心理学》与这本书重复性很大,只需将冯忠良版本中的新知识记忆一下即可。吴庆麟的《教育心理学》,据我看来,就是对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进行的详细系 统的阐述,而在前两本书中,只是简单介绍了一下加涅的学习层级理论。

四、教育研究方法

这部分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简单点说,这部分知识就是教你在进行教育学相关研究时如何设计研究方案,包括如何选择课题,选好课题如何搜集资料,如何选择研究方法,怎样处理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等等。如果你完完整整地写过一篇论文,那么这块内容对你来说就很简单了。这一部分中,要重点掌握做研究时常用的几种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等等。

另外,叶澜的《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是比较难的一本书,我当时看了一遍,被绕的云里雾里,而且想来想去,觉得看看这本书对我们以后的研究生涯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好像无法出题,选择题?填空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好像都没办法考方法论这个知识点。鉴于当时时间又紧,我只看了一遍,没做深入理解。好在当时的判断正确,没考可能只是我今年运气好,以后会不会考谁也说不准,所以在这本书上,学弟学妹们还是不要向我学习了,如果有时间,还是应该好好看看这本书的。

最后,用一句话共勉:在年轻时,我们要至少做成功一件等我们年老回忆时可以感动得泪流满面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