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初学教育学的考生来说(尤其跨专业),由于前期没有教育学知识的基础打底,所以当面临几本厚厚的教育学参考教材的时候,难免会感觉到无从下手。文都比邻教研老师已整理好2021教育学考研各院校参考书单。

        下面一份教育学考研参考书阅读顺序建议清单,能为你们拨开教育学这层迷雾,在考研的路上能少走弯路,最后都能如愿成功上岸去到自己心仪的学校!

  1.教育学考研备考之初(3-6月)

  除了解院校外,还要权衡择校的一些因素,考虑的方面要周全,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接下来一起看看!

  可以按照《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原理》→《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这个顺序来看。特别提示:各科目所占分值比重应严格参照自己的所报考的院校而定。每个院校,特别是自命题的院校会因自身的要求不同比重而有所浮动。

  以下各科目所占分值比重是以311统考为例,总分300分。311教育学校统考分为学科必答题270分,二选一必答题30分。二选一必答题中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1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2道题考查教育研究方法的内容。考生若两题都回答,只按第1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一)中、外教育史

  从分值来看,一般情况下中、外教育史加起来两门能占约100分,中教史与外教史相比,中教史比外教史多占些许比重。

  因为中、外教育史属于历史性,尤其是中国教育史中的朝代、人物你都比较熟悉,而且我们现在的教育框架也是在历史的基础上慢慢取其精华形成的,所以了解历史是最首要的工作,通过中外教育史的对比也会让你对之后的教育心理学所涉及的国外心理学家所处的时代提供一些背景知识,易于理解。

  所以是几本书中最容易上手的,也是最通俗易懂,比较有趣儿的。可以以时间轴为单位,当作是一段一段的关于中西方小故事来看,就如同我们小时候所爱看的人物传记,历史史诗一样,不容易感觉到费脑,枯燥无趣。

  (二)教育学原理

  从分值来看,教育学原理能占约100分,是重中之重。

  它是偏原理性的一本书,理论性很强,知识点也十分密集,会有些枯燥。里面的每一点都不是教育家们拍脑袋想出来的,都是在漫长的教育学历程中总结和哲学心理学基础上提出来的,历经了时间长河的重重考验,是通过无数次的实践加以检验过的,值得我们去学习探索吸收。

  所以建议在第一遍看完中外教育史后,应当以教育原理为主,这本书比较系统,有逻辑,学习的时候可以结合教育史部分的内容进行联想记忆,比如各个时代著 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以及教育思想、教育方法,比较有时代意义的法案、条例等。

  同时对照大纲一一对应书里的知识点部分,教育学原理是教育学考试的大头,所占比重是最大的,所以应该给它足够多的重视力度,书里每一个知识点都应该细看。

  特别是考过的知识点,那些都是重点,一考再考的,必须烂熟于心,全文背诵。至于比较偏的部分也不可掉以轻心,现在的题考得越来越灵活,做好万全准备,不要靠运气靠猜靠蒙。重在理解,学会用教育学的语言去分析最 新的教育热点。

  (三)教育心理学

  从分值来看,教育心理学能占约40分,教育心理学也是偏于实际的一类,对于跨 考的学生来说,这是比较难学的一本书,一定要认真理解定义,尤其是著 名心理学家的理论,一定要记在脑海里,一旦理解了也是很容易看的,而且心理学其实回首想想也蛮有趣儿的。各种实验所得出的各种结论,对于我们来说帮助是特别大的。比如学习了解什么是学习动机和学习策略之后,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乃至工作中,对很多事情你都会一刹那间豁然开朗,办事效率也会高起来。

  可以说前三本都是为了让你更深入了解教育原理,看教育原理的时候要结合实际情况。这个顺序就是从具体到抽象,符合人的心理发展顺序。

  (四)教育研究方法

  最后要提的就是教育研究方法了,从分值来看,教育研究方法能占约30分,虽然说它所占的分值比重不高,不过也要引起一定的重视,大纲里所考察的知识点要罗列到教材中去,没有涉及到的知识点可以不用太死扣。

  毕竟在这本书中,很多不考的知识点一来对学生来说,太困挠看不懂,二来教育研究方法偏重实践,出题人也没办法说考你实操问题,顶多就让你写个调查,比如简单的设计一份问卷,说说如何撰写调查报告,文献综述怎么写,测量方法会不会等。

  不过分值少不代表就可以轻视,只是你复习的时间可以适当的减少,但是看书的认真程度和总结笔记框架等还是应该一视同仁。

  尽量是先抽出时间把所有课本都精读一遍,这样头脑中就有了整体概念,然后再开始针对考试来学习。可以结合咱们文都比邻的《教育学考研高尔基》和《教育硕士33教育综合大昂解析》把院校指定大纲与教材一起看,把大纲上的每一条条目都在教材上找到对应的部分,把重要的知识点都用铅笔轻轻划下来,把该背的东西做好标签,整理个自己的大纲笔记(思维导图)。

  以教材为主!以教材为主!以教材为主!重要的事情说N+1遍,说到你耳朵生茧你信不信,千万不要仅仅依靠看资料,报班看个视频就完事。看视频看材料多轻松,考研本身就不是一件轻松的事儿。要想轻轻松松考上研,请你出门左转右拐慢走不送。

  2.强化阶段(7月-8月)

  《教育原理》→《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教育心理学》→《教育研究方法》,这是后期的看书的顺序。当看书到一定量后,为了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突破,应该按照书目在考试中所含分值比重来选择数目来细看,需要配合咱们的教学视频一起看。

  (一)第一轮(6月份)

  首先应当先看教原,从整体把握大局,对这五本书进行拆分和整合(脑子内部对信息进行加工重组),看书之前请多看看目录,我认为看书就是两个目的:知识储备+逻辑能力。看目录是为了整体把握这本书的结构,想想作者编排的逻辑顺序,作者编排的每一章都是有他的想法的,你们细细领会。建议每次一翻开书就看看目录,睡觉之前回忆目录,一定有用。

  这时候第一遍不用太详细的看,但是要全面的看,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点,即使那个知识点一般不考,你也必须要看。可以边看边做一个大致的框架(在脑子里思考建构也行),第一遍目的是大致了解五本书的结构,内容可略看。

  (二)第二轮(7月份)

  第二遍你就可以在形成一定框架的基础上精读(详细而全面),精读我就没什么技巧了,大概就是老老实实的看书,边看边用铅笔画。当然如果你第一遍是精读的,那么你可以这一遍全面有省略性的读。请记住看一章之前一定多看看目录和书本本身的章节框架,我是希望你们能够看看绪论,了解这本书的结构、你需要达到的目标、这本书的实际用途等等。(在第一二遍看看绪论)。

  请注意:拜托各位考生不要死扣字眼,死扣某一个小知识点,不断地钻牛角尖,而是要全面分析。

  第一二遍是让你理解教材的,不是让你去背的,你必须要对你想要考的院校特别是自命题院校所指定教材,形成一定的整体理解。你才能顺畅的开展下一步,尤其是跨 考生别想一步登天!不懂得可以在群里问、或者是私聊学姐,也可以看看哪一章节不懂,听听课程。

  (三)第三轮(8月份)

  第三遍如果前两遍的基础还不错,能理解书本在讲什么,清楚知识点、教育家教育思想等你都懂了,那么你可以开始快速性的看书,不要强求一些细节,比如说书中的举例、某个思想的发挥在细节等,可以用黑笔划出你认为重要的句子和知识点,可以自己做点框架,记住了框架不是让你抄得很详细,做框架是为了让你概括总结,加强你对书本的理解和记忆的。

  千万别傻傻的去摘抄书本知识点,照抄你记不住就算了,你还不知道重难点就去照抄简直就是浪费你的时间,你抄完一本书,别人已经看了一遍所有的书。

  3.冲刺阶段(9月-12月)

  开始边看边尝试背诵啦,前期会比较痛苦,背了记记了忘,这是很正常的现象。不用着急。尝试着用一些顺口溜和关键词辅助记忆,(这个阶段可以参考咱们比邻的《背多分:背诵手册》)第一遍背完后,再结合框架背第二遍,第三遍,第四遍···就会发现自己背书的速度越来越快,效率越来越高。到十二月后就不要看教材,背教材了,记得要定时定量做一些模拟题,背自己整理出来的框架和资料。

  综上便是供参考的看书顺序,希望同学们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旗开得胜,顺利上岸。我在比邻,一路伴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