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比邻教育学教研老师解读教育学考研热点:吴亦凡事件吃瓜还考不考教育学学。近期,都美竹和吴亦凡的“瓜”有没有让你吃到爽?什么?你还在抱着手机频频点头?身为考研人,都已经是强化阶段,还吃什么瓜?

  这场“情感纠葛”中,早已不是一场戏谑的“网络吃瓜”,而是上升到严肃的刑事案件。如今吴亦凡面对的巨大争议,部分理智的粉丝也喊出“让法律来决定”。然而对于靠“人设”立足的偶像来说,仅仅是“不犯罪、维持好的公众形象”显然早已不够。

教育学考研热点,文都比邻教育学考研,吴亦凡事件

  毕竟,法律只是对人们最低的道德要求,人们对偶像有更高标准的道德要求,恰恰是其偶像光环背后所代表的职业使然。作为生产精神产品的娱乐圈,如果仅能做到“不犯罪”,推出的产品又能有多少营养?

  你以为这篇推文是帮你理智吃瓜?NO!NO!NO!比邻为你考上研,也是操碎了心,一说到法律,你联想到哪些教育学知识点?

  (这么热的天,都已经是强化阶段,建议还在翻书找答案的同学,快省些力气吧!)

  我们都知道在《外国教育史》中,我们学习了一大堆的教育法案,学硕的同学可以翻到《高尔基》第七章-欧美主要国家及日本的近代教育,专硕的同学可以翻到《大纲解析》第六章-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教育发展。

  这里带同学们一起回顾下19世纪英国的教育:

  (1)国家逐步干预教育。

  1833年,英国国会通过《教育补助金法》,开创政府通过拨款间接干预教育的先河。

  1839年,英国政府成立枢密院教育委员会,具体负责教育拨款的分配与使用。

  1856年,该机构改组成教育局,负责管理初等教育,成为英国政府设立的第一个教育管理机构。

  1899年,成立由国会直接领导的国家教育委员会,统一管理初等及中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2)初等教育。19世纪上半叶,英国初等教育主要由宗教团体和慈善机构办理,教育质量低下,学校数量与入学人数均严重不足。发展初等教育的师资也极为欠缺,盛行导生制的教学方法。

  《初等教育法》:又叫《福斯特法》,于1870年颁布。法案的宗旨是在完善已有的宗教和慈善团体兴办初等教育的基础上,建立公立的初等教育制度。

  主要内容:国家对教育有补助权和监督权;地方设学校委员会管理地方教育;对5~12岁儿童实施强迫初等教育;在没有学校的地方,允许私人在一年内设校,过期者由地方委员会设立公立学校;学校中世俗科目与宗教科目分离。

  意义:《初等教育法》的颁布与实施加速了英国初等教育的发展,标志着英国初等国民教育制度正式形成。从此,英国出现了公立、私立学校并存的局面(“双轨制”)。

  助记口诀:福斯特,谐音英文“first”。

  (3)中等教育。

  主要依靠两类教育机构开展中等教育。一种是捐办文法学校,另一种是公学。

  捐办文法学校规模较小,课程内容也较为陈旧,难以适应时代需要。

  公学源于捐办文法中学,享有较高的地位和社会声誉。但公学课程内容陈旧、教学方法保守。之后公学发生了一些变化,课程内容有所扩充,管理机构也有所变革。

  (4)高等教育。

  19世纪英国高等教育发展主要表现为新大学运动与大学推广运动。

  ①新大学运动。

  1828年,伦敦大学学院的成立标志着新大学运动的开始。学院以自然科学学科为主,不进行宗教教学。在其带领下,出现了许多新式大学。

  共同特点。由民众办理,人学门槛低,学费低廉;注重工业和科学领域;教育面向中产阶级。

  意义。加强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扩大了受教育对象,推进了课程改革;改变了英国高等教育的传统,科学教育步人大学的讲坛,高等教育从此面向中产阶级子弟开放。

  ②大学推广运动。

  最 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主要指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的形式将教育推广到非全日制学生。伦敦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在大学推广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意义:加强了大学与社会的联系,强化了大学的社会服务职能,促使社会中下层阶级和女性获得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

  吴亦凡的“瓜”,最终还要让“法律”来切。回顾完教育学的知识,快去背书吧~强化阶段不学习?冲刺变陪跑的就是你!

  以上就是本期教育学考研热点解读吴亦凡事件相关内容,文都比邻教育学考研333教育综合高分带背班已经开始了,全程直播高效带背直击考点,科学分解背诵任务拒绝地下,还有定期的教研老师答疑。详情可咨询线上课程顾问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