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都比邻整理教育学考研人物及主要考点介绍:赫尔巴特教育思想,速来围观文都比邻 教育学教研组定期更新2022教育学考研人物及考点介绍,更多内容点击教育学考研备考指导栏目,或订阅公众号【文都比邻教育学考研】,了解最 新考研热点资讯。  

  相关推荐:[汇总]2022教育学考研人物及主要考点介绍

  一、教育学家人物介绍

   约翰·弗里德里希·赫尔巴特(JohannFriedrichHerbert,I776~1841)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的德国,处于欧洲民主、民族运动错综交织,德国资本主义刚刚起步、工业革命方兴未艾的时期。赫尔巴特是19世纪德国著 名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被视为“科学教育学之父”、“教育性教学”的倡导者以及教学形式阶段的发明者。他主张建立独立的教育科学,并明确指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和障碍在很长时间里,人们把“赫尔巴特教育理论”和“科学教育理论”作为同义语。

      

  赫尔巴特是一位法官的独生子,幼年在母亲的关注下接受家庭教师的严格教育,培养其多方面的兴趣。他在家庭教师在拉丁语学校和耶拿大学接受过良好的哲学教育,熟悉沃尔夫、康德和费希特的哲学及席勒和歌德的诗作。从他后来的作品中,人们不难看出其教育思想与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伦理学、心理学和美学)的密切关联。

  1797~1799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瑞士贵族冯·斯泰格尔(vonSteiger)的家庭教师,负责教育斯泰格尔的三个孩子(年龄分别为8岁、10岁和14岁)在两年左右的教育实践中,赫尔巴特获得了大量的教育经验,这成为他日后进行教育理论探索的重要资源。更为重要的是,在此期间,赫尔巴特亲自参观了裴斯泰洛齐在布格多夫的教育实验,直接接受了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的影响。1800~1802年,赫尔巴特在不来梅主要从事裴斯泰洛齐教育理论的宣传和研究工作。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总结了自己的实践经验,逐渐走上了形成自己的理论的道路。

  1802年,赫尔巴特担任哥廷根大学教授。他先后写了《论裴斯泰洛齐的近著〈葛笃德如何教育她的子女〉》《裴斯泰洛齐直观初步》《裴斯泰洛齐教学方法之批评》《世界审美启示》《普通教育学》等著作,在对裴斯泰洛齐的教育理论进行深人、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开始较为详尽地阐述自己的思想主张,并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教育理论体系。在赫尔巴特教育理论的形成过程中,哥廷根时期无疑是最为重要的。正是在这个时期,赫尔巴特提出了其“科学教育学”的基本学说。在《普通教育学》一书中,他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其教育理论:由儿童的管理、教学和道德教育所构成的教育过程,兴趣的多方面性,教学形式阶段,教育性教学原则,由单纯提示的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所构成的教学进程,等等。

  1809~1833年,赫尔巴特应聘担任柯尼斯堡大学哲学教授。如果说,在哥廷根时期,赫尔巴特主要侧重于从伦理学角度探讨教育问题,那么,在柯尼斯堡时期,赫尔巴特侧重于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教育问题。他先后写作了《心理学论文集》(1811)、《心理学教科书》(1814)、《科学心理学》(1824—1825)和《关于心理学运用到教育的书信》(1831)等著作,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体系,并致力于把心理学的成果运用到教育过程中。1810年,他创办了教育研究班(seminary)及其附属实验学校,以便使自己的理论得到具体的运用和验证,同时也得到进一步丰富。在指导实验学校的过程中,赫尔巴特进一步把早期所提出的关于儿童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等见解力加以实际运用中。

  通过这个时期的各项工作,赫尔巴特进一步充实了其教育理论体系中较为薄弱的方面,使其理论体系更趋完整。其结果便是《教育学讲授纲要》《普通教育学纲要》(1835)、《普通教育学纲要》(1841)的问世。

  二 赫尔巴特的教育学理论贡献

  1.道德教育理论

  教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可以区分为两种,即所谓“可能的目的”和“必要的目的”。

  (1)“可能的目的”或“选择的目的”指与儿童未来所从事的职业有关的目的,也就是“学生将来作为成年人本身所要确立的目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发展这种多方面的兴趣,使人的各种能力得到和谐发展。赫尔巴特把兴趣的多方面性称为“教育目的的第一部分”。

  (2)“必要的目的”是指教育所要达到的最高和最为基本的目的。“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标,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我们可以将教育唯一的任务和全部的任务概括为这样一个概念:道德。”

  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内心自由、完善、仁慈、正义和公平五种道德观念。

  道德教育包括“训育”和“儿童管理”两个方面。

  (1)儿童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造成一种守秩序的精神”,它不同于训育之处主要在于,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随后进行的教学创造必要的条件,但这并不等于说儿童的管理不具有独立的价值。管理的意义主要在于对某些恶行的预防,而训育则是为了美德的形成。

  (2)训育指“有目的地进行培养”,其目的在于形成“性格的道德力量”。它可分为四个阶段:道德判断、道德热情、道德决定和道德自制。

  道德判断是道德的基础,因而必然是道德教育的起点。仅有道德的判断是不够的,这种判断必须转变为“同勇气与智慧相协调的热情”,才能把“道德化为性格”。道德决定是指用“道德的眼睛”对事物、环境等进行观察和理解,并依此行动。道德自制是指对自我的认识。

  训育的具体措施:

  ①维持的训育,主要作用是巩固儿童管理所取得的结果,使儿童懂得行为的界限和对权威的服从。

  ②起决定作用的训育,主要作用是“引起学生做出选择”。

  ③调节的训育,主要作用是说服学生,使他们回忆以往的经历,预言未来,剖析自己的内心世界,从中找到他的行为同根源的联系。

  ④抑制的训育,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保持情绪的平静和头脑的清晰,以克服狂热的冲动,从而培养审美的判断和道德品质。

  ⑤道德的训育,它的作用在于以上述四种训育为基础,向学生说明真理,进行真正的道德培养。

  ⑥提醒的训育,它的作用在于及时提醒学生,并纠正他们的错误。

  训育方法:一是限制,即要求儿童遵守规则;二是赞许(奖励);三是责备;四是惩罚;五是建立有益健康的生活制度。

  儿童管理的方法:惩罚性威胁、监督、惩罚、安排紧凑而内容丰富的活动,使儿童无空闲做不好的事。

  2.课程理论

  赫尔巴特课程理论的一个基本主张是: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兴趣相一致。

  赫尔巴特把多种多样的兴趣划分为两大类:经验的兴趣和同情的兴趣。

  (1)经验的兴趣:经验的、思辨的和审美的三种。

  根据经验的兴趣设置:自然、物理、化学和地理等课程。

  根据思辨的兴趣设置:数学、逻辑和文法等课程。

  根据审美的兴趣设置:文学、绘画等课程。

  (2)同情的兴趣: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

  根据同情的兴趣设置:外国语(古典语言和现代语)、本国语等。

  根据社会的兴趣设置:历史、政治和法律等。

  根据宗教的兴趣设置:神学等。

  3.教学理论

  (1)“教学进程”理论

  赫尔巴特的教学进程理论是以统觉理论为基础的。

  统觉过程的完成大体上具有三个环节:感官的刺激、新旧观念的分析和联合、统觉团的形成。与此相应,他提出了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单纯的提示教学、分析教学和综合教学。

  ①单纯的提示教学。

  单纯的提示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直观教学,是统觉活动的第一个环节。当前刺激所形成的表象要能引起意识中或意识阈下与之相似的观念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强度和频率,单纯的提示教学正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②分析教学。

  分析教学是在单纯的提示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它能对同时出现在感官前的事物、物体加以分析,且通过分析使儿童对当前刺激的反应更为清晰,从而为观念的联合做好准备。

  分析教学有两个阶段:第一,教师要求学生指出并命名当前出现的事物,然后转向尚未出现的事物;第二,讲述某一个整体分割成的各主要部分,这些部分的相对位置、它们的联系与变动。

  ③综合教学。

  通过综合教学,由单纯提示所提供的清晰表象和分析教学产生的对表象的区分,就形成了观念的联合,即获得了新的知识和概念。

  (2)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赫尔巴特所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实际上就是课堂教学的完整过程,是一个包括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在内的规范化的教学程序。

  兴趣活动的划分:

  ①注意。由于心智活动“使一种表象比较突出并对其余表象发挥作用”,这就使兴趣活动对它产生一种倾向。

  ②期待。新引起的表象活动往往并不能立刻出现在意识中,兴趣活动因而转向对它产生期待。

  ③要求。从兴趣中产生欲望,它通过向对象提要求显示出来。

  ④行动。

  思维状态:

  ①专心:指集中于任何主题或对象而排斥其他的思想活动。

  ②审思:指追忆和调和意识内容,即对由专心而得到的知识进行同化作用。由于专心活动是相互隔绝的,因而需要使专心活动与审思活动不断地相互转化,并使之在审思活动中结合起来。

  (3)教学形式阶段理论。

  ①明了(或清晰):当一个表象由自身的力量突出在感官前,兴趣活动对它产生注意。这时,学生处于静止的专心活动。

  教师通过运用直观教具和讲解的方法,进行明确的提示,使学生获得清晰的表象,以做好观念联合,即学习新知识的准备。

  ②联合(或联想):由于新表象的产生并进入意识,激起原有观念的活动,因而产生新旧观念的联合,但又尚未出现最后的结果。这时,兴趣活动处于获得新观念前的期待阶段。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与学生进行无拘束的谈话,运用分析的教学方法。

  ③系统:新旧观念最初形成的联系并不是十分有序的,因而需要对前一阶段由专心活动得到的结果进行审思,兴趣活动正处于要求阶段。这时,教师需要采用综合的教学方法,使新旧观念间的联合系统化,从而获得新的概念。

  ④方法:新旧观念间的联合形成后需要进一步巩固和强化,这就要求学生自己进行活动,通过练习巩固新习得的知识。

  三 教育学考研考试热点

  教育学考研中关于赫尔巴特的考试热点:

  教育学311(摘自2022《教育学阿范题:刷题宝典》试题册p112)

  教育学考研备考指导,教育学考研考点介绍,2022教育学考研

  教育硕士333(摘自2022《教育硕士333阿范题:刷题宝典》试题册p79)

  教育学考研备考指导,教育学考研考点介绍,2022教育学考研

  以上即教育学考研人物及考点介绍: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想要了解更多教育学考研院校信息和考研常识,可以持续关注文都比邻官网。具体2022年教育学考研院校直通车课程可咨询在线课程顾问老师。【在线咨询】